首页 >> 大全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2023-02-06 大全 61 作者:考证青年

公元1912年,大清朝最后一任帝王溥仪宣布退位,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了过往,时代来到了民国。

一个在东北起家的政权,最后消解与繁华的北京城,用最后的荒诞和闹剧,让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

这荒诞和闹剧中,有无数的垂死挣扎,还有那根植于血脉中的丑陋!

那么问题来了!

元朝有北元,明朝有南明,晋朝有东晋,但凡有退路,皇族就不会自甘灭亡。

清朝为何不退守东北老家,弄北清咧?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退位诏书)

一:八国联军余孽惹的祸。

公元1900年,悍然宣战十国的奇葩牛人慈禧太后,遭遇了帝国主义铁拳攻击。

八国联军联袂而来,指望地方督抚大员支持的清政府尴尬地看着东南互保,落寞的太后干脆地选择了逃亡。

一场以西狩为名的逃亡后,慈禧太后带着皇帝大臣们,躲到了大后方西安,眼睁睁地看着八国联军霍霍天津城,攻入北京城。

几乎就在联军进攻的同时,早已窥伺东北的沙皇俄国,一口气派遣17万大军,越过边境席卷东北,团灭了留守东北的九万清朝军队。

东北老家,因为沙皇俄国进攻陷入混乱,沙皇俄国占据东北后,就此赖着不走了。

随后慈禧太后派遣李鸿章签了《辛丑条约》,以一人一两白银的赔偿,换来了屈辱的和平。

可俄国人,即便达成了合约,依旧不愿撤退,反而强化了在东北的存在。

一看俄国人如此,清政府头疼无比,却没有任何办法。

打打不赢啊?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通过英美日三国,抗议俄国的非法驻军。

但俄国是一个头铁的存在,秉持吃进来就不吐的原则,愣是赖着不走。

赖着不走的俄国人,让清政府担忧了,因为不安全啊!

东北离京城,仅仅山海关一关之隔,俄国人要是发起疯来如何办?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俄军)

二:练新军,护卫京城。

东北问题尾大不掉,京城安全迫在眉睫,孰轻孰重,慈禧很清楚!

外部威胁虽然大,但内部更加凶险!

对东南互保心有余悸的慈禧太后,虽然开始用新政缓和同地方大员和地主阶级的关系,但依旧不忘武装保护自己。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才有袁世凯的上位和新军的编练。

原因无他,曾经的中央武卫五军,在八国联军战斗中被打没了,京城兵力空虚啊。

1901年11月7日,补锅匠李鸿章去世,临终时推荐了袁世凯。李鸿章去世当天,袁世凯被慈禧太后提拔成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

这是慈禧太后听从了李鸿章建议,开始重用袁世凯的举动,也是长久观察后看准了的谋划。

可以这么说,是李鸿章的推荐之恩,还有慈禧太后的提拔,以及袁世凯的个人能力,共同促成了袁大头的崛起。

聪明人袁世凯一上位,在分析了自己的境况之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要想成功,必须抱紧慈禧太后的大腿,缓解太后的忧虑。

太后最担心什么,解决什么就行了。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跟太后一条心)

那么太后担心啥?京城兵力空虚呗!

于是袁世凯用了一出两面派的手法,即让太后安心,也让自己得利!

正面:他大张旗鼓说旧军简直不堪一击,恳请慈禧太后给予自己进一步扩军练军的权利。

这是通过编练新军,缓解太后忧虑,让他觉得自己是个贴心人。

反面:他极力推荐自己老部下,如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成为新军教官,间接控制新军。

这正反手,解决了慈禧太后的心结和袁世凯的忧虑。

慈禧太后需要军队,人才,袁世凯有,袁世凯需要军队稳固地位,慈禧太后放权他也有了。

一番寻思之后,慈禧太后答应了袁世凯的要求并且大力支持!

有了太后的授意,才有1902年到1905年三年间出现的五镇新军,七万人马。

面对手握军权的袁世凯,慈禧太后也担忧。随后在满族贵胄要求下,又设立了第六镇新军,一个八旗子弟为主的新军。

无人可用的慈禧太后,捏着鼻子默认了袁世凯的壮大,指望用恩义和官位拉拢控制袁世凯。

谁曾想,最后悲剧了咧。

而就在清政府致力于新军训练的时候,东北也发生了大事。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袁世凯剧照)

三:日俄战争助攻袁世凯。

公元1904年,日俄两国对于东北的争夺日趋白热化。

在英美支持下,日本又一次赌上国运,发起了对沙皇俄国的战争。

经过战斗之后,以小博大的日本收获惨胜,遏制了俄国的势力。

沙俄退出来,东北的地盘除了关东州和中东铁路外,在英美支持下回归了清朝。

东三省虽然回归了,但曾经清朝在东三省的势力,已然烟消云散。

闯关东之后的东北迎来了无数汉族移民,人口结构也在改变!

一看东北如此状况,为了尽快恢复东北老家,慈禧太后在1906年派遣贝子载振、尚书徐世昌前往东北视察,次年,就将东北地区从盛京将军辖地变成了行省制,设了总督和三省巡抚。

受制于无人可用,慈禧太后只能让袁世凯的北洋系人马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至于派过去的小弟,则是唐绍仪、朱家宝、段芝贵,这三人分别担任三省巡抚。

一个总督,三个巡抚,一场日俄战争,助攻了袁世凯的势力扩大。

北洋系开始染指东北和本地的土匪军阀合流,成了东北话事人。

这其中翘楚,就有在日俄战争中冒头,随后又被清政府收编的张作霖、冯德麟等人。

这也是袁世凯在的时候,东北安分无比的根源,他们本就是袁世凯提携起来的本土军阀。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野心勃勃袁世凯)

四:打压和权斗,袁世凯的厄运。

新军袁世凯主导了,东北也成了袁世凯的北洋系天下。

大权独揽的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遭遇到的攻击和非议也越来越多。

不少人都说袁世凯是新时代的吴三桂和年羹尧,日后必反!

这无数攻击和非议,让袁世凯心慌了,因为慈禧太后还在啊!

为了活命,知晓进退的袁世凯,不断表忠心,不断辞掉兼职,不断放弃兵权。

一看袁世凯如此上道,慈禧太后很是高兴啊。

就顺势而为,将袁世凯明升暗降,让他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变成了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地位虽然高,但没有实权,没了实权等于老虎没了牙。

袁世凯被打压了,也安全了,然后慈禧太后死了。

慈禧太后一死,自以为安全的袁世凯,又开始倒霉了。

新上任的摄政王载沣为了给光绪报仇,将袁世凯赶出朝堂,还让袁世凯的一大批心腹下岗,这其中就有在东三省的那一波人。

至于换上去的人有谁?

东三省总督是蒙古镶蓝旗的锡良,北洋新军的带头人则是八旗子弟载涛和载洵。

军政大换血之后,满清贵胄们安心了,开始嘚瑟了!

但他们真的太天真了,因为纨绔子弟如何掌权?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摄镇王载沣)

五:纨绔掌权收拾不了局面。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枪声召唤出了一个新时代。

起义的烽烟,在皇族内阁丑态毕露后,在满清贵胄吃相难看后,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自以为拥有军权的满清贵胄们,完全无法指挥北洋军的骄兵悍将。

谁也不服的他们都在期待一个人的回归,这个人就是安逸三年,一直在老家钓鱼的袁世凯。

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被请回中枢的袁世凯知道,成败在此一举。

慈禧太后没了,满清贵胄都是纨绔,清政府信用也在君主立宪的幌子下破产人心尽失。

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时代的!

这大时代从哪儿起头咧?答案是让载沣下台。

在一轮轮博弈后,11月1日成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如愿以偿让载沣下台了。

赶走摄政王载沣之后,袁世凯开始做戏!

先是跟隆裕太后哭穷,说没有军费,仗打不赢,逼得八旗子弟凑了军费出来,榨干了清朝最后的家底。

拿着这家底后,袁世凯就带着军队出击了。

只是这次出击,多了算计,少了争斗。

在军事行动很顺利的情况下,北洋军反而不进攻了。

袁世凯的算计是,东南省份独立的最多,那边是财帛重地,也是关税源头,自己的军队要钱维持,刚刚从朝廷勒索的军费,看上去很多,但也不经花。

收获稳定的财源,持续壮大军队,才是自己地位稳固的根源,至于这个皇朝如何,早已不在袁世凯的考虑范围之内。

有了这算计之后,袁世凯就开始欺负孤儿寡母,还有文人书生了。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辛亥革命形势图)

六:孤儿寡母文人书生斗不赢军头。

当时的清朝皇帝溥仪还不咋会讲话,隆裕太后也仅是个年轻寡妇,至于革命党,大多是文人,看上去声势浩大,其实没啥军权。

这一切让袁世凯明白,大清是没必要保的,革命军是不用担心的。

但直接黄袍加身也有问题。

丢脸是其一,民心不服是其二,不如换个方式,让所有人都支持自己不就行了。

于是袁世凯在攻克汉阳之后,就回到了北京,用吓唬加贿赂的方式,恐吓分化清政府。

他宣传革命党杀人如麻,吓唬孤儿寡母。

他贿赂庆王奕劻配合自己,分化八旗子弟。

一群没看过世面的纨绔子弟哪见过这阵仗,在袁世凯一通忽悠下,都认为他是忠臣。

然后,他们居然将禁卫军跟京师防务也交给了袁世凯,彻底成了鱼肉。

随即,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开始了自己的表演,这表演就是南北议和!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七:南北议和,戏精上线。

好的封建权臣都是戏精,这点上也是有历史传承的。

比如禅让就是,三请三让,还要感恩戴德。

拿捏住了清朝命运的袁世凯,在南北议和时,充分诠释了什么是戏精。

对内,他用忽悠手段迷惑无数八旗子弟,让他们乖乖在京城坐以待毙。

对外,他跟十七个独立省份的联合政府弄谈判,谈的不亦乐乎。

当时的革命党其实也有势力划分,立宪派和革命派经常分庭抗礼。

立宪派是墙头草,一看袁世凯崛起就跟袁世凯说,要不我们联合下呗,随后他们就倒戈了!

其实袁世凯只要继续打,对于大清是有利的,因为立宪派都是保皇党。

但袁世凯将这消息给淹没了,没让清政府知道。

随后偷偷摸摸跟孙先生达成了逼清帝退位,换自己当大总统的协议。

有了这协议在手,袁世凯就不咋搭理立宪派了,而是拿着协议去逼迫清政府让步!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孤儿寡母)

就在逼迫清政府让步的关键时刻,八旗子弟中少有的明白人,如铁良、载涛、载洵也寻思明白了,这袁世凯是忽悠咱们啊?

于是联手组了个叫做“宗社党”的黑社会组织,要暗杀袁世凯,夺回大权。

但这临死一搏也没啥鸟用,因为京城防务全部归袁世凯嫡系,就连警务系统也是徐世昌的天下,八旗子弟拿什么拼命?

为了让清政府听话,袁世凯好借力南方人弄了几次暗杀,干掉了几个坚定的保皇派。

一看生命有危险,怯弱的八旗贵胄立马萎了,不得不答应了袁世凯的要求。

至于回东北?经历过八国联军战乱,还有日俄战争的东北,早不是盛天将军时代的东北了。

一个两个或许回得去,全部都回去,张作霖这样的地头蛇估计也不会答应。

随后时间来到了1912年1月,袁世凯用最后的把戏又耍了一次清朝:全国各地飞驰而来的电报,全部是督促清政府退位的消息。

面对此情此景,还有袁世凯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答应厚养,孤儿寡母知道回天乏术。

八旗子弟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没了。

1912年2月12日,帝王退位,共和上路,大清亡了!

说亡了有点偏颇,紫禁城还是清朝的,这最后一亩三分地还维系了十来年,过了十来年家家。

1912年清朝为何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

(最后的帝王)

尾声:

回归本文主题,为何清政府不去东北?

回不去是其一,俄国和日本的争雄,还有地方军阀的崛起,让东北老家早已是别人的天下。

不愿意是其二,八旗贵胄早已在京城享乐了数百年,指望他们回去苦寒之地,是个伪命题。

没空间是其三,当时的东北,因为闯关东成了汉人天下,旗人本就人口不多,成了少数派。

尘归尘土归土是清朝最好的结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也成了历史上少有的,没有经过清算的皇族,该烧高香了。

至于今日不少依旧珍惜皇族血脉的所谓格格、贝勒后裔们。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