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南黄海(南黄海滩涂)

2023-02-25 大全 140 作者:考证青年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南黄海,以及南黄海沙滩的相应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别忘了收藏这个站点。

黄海属于哪个省?

黄海是西太平洋更大的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不属于任何一个省。

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连。南部以中国长江口北岸七洞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

黄海平均水深90米,海底西部平坦,东部复杂多变。大部分近岸水深60米。黄海的名字来自其广阔水域的黄色。

黄海曾经属于东海的一部分。清朝初期,黄海被称为“东大洋”,现在的东海被称为“南大洋”。清朝末年,在1908年以后出版的地图中使用这个名称。

黄海从胶东半岛到朝鲜长山山脉最窄。习惯上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部分,面积约8.1万平方公里,面积约40.9万平方公里。

黄海西北部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东部通过济州海峡与朝鲜海峡相连,南部通过长江口东北海岸启东角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接线与东海相连。

流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淮河、鸭绿江、大通河和汉江,主要沿海城市有中国的连云港、盐城、南通、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大连和丹东,朝鲜的新义州和南浦,韩国的仁川。

黄海的岛屿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东侧、胶东半岛东侧和朝鲜半岛西缘。

与黄海接壤的主要行政区是中国的辽宁、山东、江苏三省,朝鲜的平安北道、平安南道、南浦特别市,朝鲜的北黄海道、南黄海道,韩国的京畿道仁川都会市、忠清南道、全罗北道、济州特别自治道。

扩展信息:

一.气候

受季风影响,黄海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10月至次年3月盛行偏北风,北部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6 ~ 7米/秒;南方有风,平均风速8 ~ 9米/秒。

冷空气体或寒潮经常入侵,强冷空气体可使黄海沿岸降温10 ~ 15℃。4月是季风季节,风向不稳定。五月,南风开始出现。6-8月盛行南到东南风,平均风速5-6米/秒。

经常受到来自东海北部的台风袭击,强风主要由台风产生。黄海6级以上强风(10.8 ~ 13.8米/秒)四季均有,但冬季强,春季频繁。

多风地区多位于渤海海峡至山东半岛顶部、千里岩、济州岛一带。

第二,流通。

整体而言,黄海海流较弱,流速通常只有更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一左右。表面流动受到风的限制,具有气流的性质。在盛行北上的季节,多向南流动;在盛行的南风季节,它大多向北流动。

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及其他脉)和黄海沿岸流组成。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的一支,延伸到济州岛西南的黄海(有人称之为“对马暖流西支”)。一般沿黄海槽向北流动,平均流速约10 cm/s(源头不超过25 cm/s)。

它是黄海海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高盐度(冬季温度高)的特点,但在北上途中逐渐退化。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成为残余矿脉,然后转向西方。它通过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时,实力相当弱。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统的一个分支(包括朝鲜西部沿岸流、辽南沿岸流和苏北沿岸流等)。).).为低盐(冬季低温)流,水色浑浊,流速小于25 cm/s..

与渤海沿岸流相连,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在成山角附近转向南或西南,绕过成山角沿40 ~ 50m等深线方向南下,在长江口以北(北纬32 ~ 33°左右)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锋有时达北纬30°左右。

这种沿岸流在山东半岛北岸较宽,夏季最宽时可达50多公里。

在成山角一带,水流振幅变窄,流速增大。过成山角后流速急剧下降,从海州湾向南逐渐增大,达到北纬34°左右,增大到25 cm/s左右,黄海沿岸流更大流速位于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大沙渔场附近。

百度百科-黄海

黄海的地理位置

黄河以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为界,东临朝鲜半岛,北连辽东半岛。黄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最深处在黄海东南部,约140米。海洋学家习惯于根据黄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北黄海是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更大水深在百灵岛西南部86米。长江口以北至济州岛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称为南黄海,总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南黄海平均水深45.3米,更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140米。黄海水温的年变化小于渤海,变化范围为15 ~ 24℃。黄海的盐度也较低,为32‰。黄海水产丰富,尤其是渤海、黄海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广阔,适合晒盐。如著名的路畅盐区、烟台以西的鲁盐区和辽东湾都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和韩国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

南黄海在哪里?

南黄海是黄海的南部——上海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黄海。百度地图

黄海位于中国的什么地方?

黄海是西太平洋的边缘海,是西太平洋典型的半封闭边缘海。它位于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这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大致呈南北走向。

黄海是胶东半岛和韩国长山川之间最狭窄的海面。习惯上将黄海分为两部分:北黄海面积8.1万平方公里,南黄海面积40.9万平方公里。

黄海西北部,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东部通过济州海峡与朝鲜海峡相连;南以长江口东北岸启东角至济州岛西南角为界,东临东海。

流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通河、汉江和淮河。主要沿海城市有连云港、盐城、南通、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大连、丹东、新义州、南浦、仁川。黄海的岛屿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东侧、胶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缘。与黄海接壤的主要行政区是中国的辽宁、山东、江苏三省,朝鲜的新义州和韩国的仁川。

扩展数据

黄海的名字来源于它广阔的水域是土黄色的。因为历史上黄河注入黄海已经有七八百多年了,河水携带的少量泥沙把黄海附近的海水由蓝变黄。在朝鲜语环境中,因地处朝鲜半岛西侧,故称“西海”或“朝鲜西海”。但国际上通常使用中文名称“黄海”。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统的一个分支(包括朝鲜西部沿岸流、辽宁南部沿岸流和江苏北部局部沿岸流等)。).)).为低盐度(冬季低温)浊流,流速小于25cm/s,与渤海沿岸流相连,沿山东半岛北岸向东流动,在成山角附近转向南或西南,绕过成山角,沿40-50m等深线向南,在长江口以北(北纬32-33°左右)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其锋有时可达北纬30°左右。

如东属于什么海?

如东的海属于南黄海。南黄海是江苏省的海洋大县,这里出产大部分珍贵的海产品。2007年4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海鲜小镇称号。比如如东附近的南黄海,春夏两季,水温非常适合很多海洋生物的繁衍。丰富的营养源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如东近海成为许多海洋动物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鱼、虾、蟹、贝类繁殖的更佳区域。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中部构造变形微弱。

构造稳定区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关键区域。通过综合解释和海陆对比,本研究首次提出南黄海盆地不仅是扬子板块的延伸,也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认为南黄海中部构造稳定,构造变形相对较弱。这一认识为该区寻找海相和古生界油气远景提供了重要思路。

(1)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

1.南黄海盆地是扬子板块向海域的延伸,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

重磁资料表明,下扬子地块主要位于南黄海。

1)重力场特征

下扬子地块布格重力异常总体呈现正、负相格局,分带、分带特征明显。重力异常在南黄海形成两个低重心,在西北和东北方向有两组明显的线性异常。根据异常幅度、形态、走向、规模等基本特征,划分出五个重力异常区(图3-2): ①连云港-千里岩隆起正异常区,②烟台坳陷负异常区,③滨海隆起-崂山隆起正异常区,④苏北-青岛坳陷负异常区,⑤苏南吴南沙隆起正异常区。从这些异常特征可以看出,下扬子地块重力异常从陆地到海洋是连续的,异常的主体在南黄海。

2)磁场特征

下扬子地块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相对强烈。不同走向、形态和强度的磁场是岩浆岩和结晶岩系中磁性物质分布特征的综合反映。明显的线性磁异常带和不同磁异常的交汇带应是区域性断裂的指示(图3-4)。根据下扬子地块的磁场特征,将其划分为两个磁异常区:千里岩和苏北-南黄海磁异常区。

2.南黄海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具有古老的刚性结晶基底。

南黄海至今未钻遇结晶基底,因此基底结构主要通过磁性基底反演和海陆地质对比分析。

就基底埋深而言,苏北结晶基底顶面起伏较大。在建湖、盐城以北,埋深可达12 ~ 14公里,而在宝应至淮阴、金湖至兴化,埋深只有5 ~ 6公里,较浅,甚至出露地表。此外,基底等深线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南部为洪泽、建湖、盐城,北部为六合、扬州,以东西向为主,东部为泰州、兴化、滨海,以东北向为主(陈等,1999)。

南黄海存在一个古老的刚性结晶基底(王金玉等,2000)。目前南黄海的结晶基底基本上是根据重磁资料、外围露头和区域地质资料推断的,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双层前华南基底。其中,之一套基底由太古宙和元古宙组成,在前经历了深熔、硬化、结晶和变质作用,并经中带运动固结,在南黄海中部形成了稳定的结晶基底。第二基底由800 ~ 1000 Ma前晋宁运动固结的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及其相应的浅变质地层组成。这套由浅变质岩组成的基底分布在中央结晶基底周围。

图4-102扬子板块古陆核分布示意图

四川盆地是构成上扬子古陆核的太古宙-元古宙康定群的刚性结晶基底,是川中地区地表褶皱极其平缓的原因之一(马力等,2004;邱等,1999)。中扬子主体为太古宙-元古宙孔令群的刚性结晶基底,周围为板溪群、神农架群等塑性褶皱基底。苏北-南黄海盆地的太古宙和元古代是中央稳定的结晶基底,构成下扬子地块的古陆核(图4-102)。由此可见,下扬子地块的古陆核主要分布在南黄海。这是南黄海相对稳定的重要基础。

(2)南黄海中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构造变形微弱。

南黄海中部存在古老的刚性结晶基底,为南黄海是一个稳定的块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南黄海的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平面上,南黄海中部比南北两侧稳定;②在剖面上,下构造层比上构造层更稳定;③与邻近区块相比,南黄海比陆上江浙皖地区更稳定。

1.平面上,南黄海中部比南、北两侧相对稳定。

古生代,南黄海中部处于“两盆一台”的台地之上,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其两侧是“盆地”——边缘盆地,接受了一套地槽相沉积。同时,南黄海中部崂山断隆带在地质历史上是一个继承性隆起,在加里东晚期、印支期和古近纪沉积时期处于隆起状态。地震剖面显示,加里东期崂山断隆带早古生代地层被明显剥蚀,估计最小剥蚀厚度约为900m m。印支期,中部地区强烈隆升,上二叠统龙潭组-下三叠统青龙组被完全剥蚀,甚至泥盆系-下二叠统也被部分剥蚀,估计最小剥蚀厚度为1000~1600m . m。

从构造变形的强度来看,南黄海中部比南北两侧小得多。从XQ07-10地震测线(图4-103)可以看出,南黄海中部的崂山断隆带是一个相对平缓的箱形背斜构造,箱形背斜内的地层近水平分布,南翼倾角12°,北翼倾角20°左右。两翼都伴有断层带,断层带的逆冲在定向构造的顶部。此外,老山断隆带在XQ06-4和NT05-2线上具有相似的剖面结构特征。

崂山断隆带断层不发育(图4-104和图4-105)。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或下寒武统泥岩、页岩为主要滑脱面,主要表现为宽缓褶皱与逆冲或逆冲断层组成的障壁构造样式,褶皱变形明显受断层控制。

因此,从解释结果来看,南黄海中部的构造变形强度远弱于南北两侧。南黄海最重要的构造特征之一是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主要表现为苏鲁造山带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形成一系列由北向南的叠瓦状逆冲推覆带(图4-103);华南造山带由南向北逆冲挤压,形成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体。在这些逆冲断层中,北部由北向南的逆冲断层规模大,活动频繁;由南向北的南逆冲推覆仅在乌南沙地区,挤压推覆不明显。而中部的崂山断隆带和烟台断陷带推覆构造不发育,表明南黄海中部处于稳定位置。

2.在剖面上,下构造层比上构造层相对稳定。

南黄海海相构造层中有许多滑脱层,其中主要有三个滑脱层:下寒武统幕阜山组滑脱层、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滑脱层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滑脱层;同时存在两个构造拆离面:加里东构造面和印支构造面。由于这些拆离层和构造拆离面的存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作用力沿拆离层或拆离面递减,拆离层下震旦系-下古生界的改造程度因后期构造运动而明显减弱,拆离层上下构造层的变形特征明显不同。因此,上部结构层的结构是复杂的,而下部结构层的结构相对稳定和简单。

图4-103南黄海XQ07-10线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

图4-104南黄海XQ07-10线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

图4-105海底联合背斜构造(XQ06-2测线)

从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发育在龙潭组-青龙组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造不下切志留系滑脱层或很少下切下部海相构造层。构成这些拆离和推覆构造的大部分主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消失或汇聚在龙潭组或志留系拆离层的煤系地层中(图4-106)。

图4-106上构造层的褶皱和断层沿迦勒东侧滑动。

()

3.与相邻区块相比,南黄海比陆地更稳定。

南黄海与苏浙皖陆地在古生代具有基本相同的沉积和构造特征,它们的构造差异主要是中、新生代的构造变化和改造。中、新生代,南黄海与江浙皖地区的构造活动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之一是构造强度的差异,第二是构造变化性质的差异。南黄海相对稳定,构造活动强度相对较弱,以挤压为主;江浙皖地区构造活动强烈,以张性和裂陷性为主。这些差异表明南黄海比陆地更稳定。

印支运动和燕山早期,下扬子地块广泛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和逆冲构造,但陆地推覆构造(江浙皖地区)的规模和强度要大得多,并发育反转褶皱和平卧褶皱。而南黄海,尤其是南黄海中部的推覆构造不发育,褶皱比较平缓。

中侏罗世以后,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斜向俯冲,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中国东部普遍表现为陆内裂谷作用,沿北北东向断裂形成走滑拉分盆地,盆地内堆积了不同厚度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下扬子地块的苏北地区,这套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可达3000 ~ 4000 m左右;然而,在南黄海,目前获得的钻井资料和地震剖面解释资料与邻近地区有很大不同。在南黄海,该地层沉积于前陆盆地,沉积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缺乏火山岩,表明南黄海现阶段处于构造稳定区。

南黄海的介绍就到此为止。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网站的内容。别忘了在这个网站上找到更多关于海滩和南黄海的信息。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