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老鹰的生活习性

2023-03-08 大全 155 作者:考证青年

老鹰的生活习性

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类群,通常在峡谷内觅食。老鹰和一般鸟类的不同点在于,老鹰属于猛禽类,一般鸟类属于杂食类。老鹰性情凶猛,肉食性,以鸟、鼠和其它小型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喜食尸体,如秃鹫。两翼发达,善于飞翔,一般多在昼间活动。多栖息山林或平原地带,如苍鹰、雀鹰(鹞子)等。老鹰中雕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蛇之类的小动物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鹰科是一个成员非常复杂的科,我们所熟悉的猛禽如鹰、雕、鹞、鵟和旧**兀鹫都是鹰科的成员。鹰科成员大小,习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凶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种秃鹫,有的食鸟类,如雀鹰,有的食兽类,如角雕,有的食鱼,如渔雕,有的食爬虫,如蛇雕,有的食昆虫,如蜂鹰,还有些适应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棕榈鹫和专食蜗牛的蜗鸢。鹰科可进一步划分为9亚科,有64属209种,其中我国有鸢亚科、鹰亚科、雕亚科、鵟亚科和秃鹫亚科,共20属46种,并不广泛。拓展回答:老鹰(学名:),也叫鸢,是小型猛禽,与一般鸟类不同,雌鸟体型往往比雄鸟更大。老鹰性情凶猛,嘴呈黄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汉语中将隼科中较大的鸟类和鸱鸮科的鸟类(猫头鹰)等食肉鸟类俗称也划为鹰类,但一般只是专指鹰科鸟类。老鹰分布极广,广泛分布于世界的各大洲。中国境内的鹰主要分布区为西藏、新疆和内蒙古、青海以及陕西南部安康、商洛等巴山茂林地带均有分布。在动物世界里,鹰是一个科的总称,分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它有双锐利的眼睛,可以看见数千米甚至更远。卵生,恒温动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鹰

老鹰的生活习性

英雄联盟所有英雄的称号,名字,服务器名字,皮肤名字等都是自创的吗?

是的,基本都是Riot Game自创的

不过很多英雄的背景,模型和皮肤都是借鉴来的

你可以去看一下lol英雄轶闻,名字、皮肤的来历和台词的来历都有

至于名字。。。应该是原创吧

只是国服里有些名字比较怪,和美服原版不太一样

“翻”字的部首是什么?除部首外共几画?音序是什么?

“翻”【fān】字的部首是羽,共18画,除部首外有12画。笔画顺序是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フ丶一フ丶一“翻”音序是【F】。释义1、歪倒(dǎo ),反转,变动位置,改变:推~、~车、~卷、~滚、~腾、~工、~阅、~身、~地、~修、~建、~改、~脸、人仰马~、~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气势非常壮大)、~云覆雨(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2、数量成倍的增加:~番。3、越过:~越。4、飞。组词翻造、翻骂、翻眼、翻盘、翻船、翻滚、联翻、翻誊、翻搅、翻涌、翻阅、翻古、翻撷、翻新、洪翻、翻胎、鸦翻、翻卷、翻查、翻翻造句1、这一仗,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丢盔弃甲而逃。2、这包括对大量公共建筑进行翻修,并加装隔热层。3、由于穆雷一记双手翻拍下网,俄罗斯人在5比5的时候,取得一个关键的破发。4、几句话不对,他就翻脸了。

鹰眼的人物简介

鹰眼()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初次登场于《悬疑故事》(Tales of )第57期(1964年9月),由斯坦·李和唐·海克联合创造。本名克林顿·弗朗西斯·巴顿( ),小名克林特(Clint),曾化名为歌利亚()与浪人(Ronin),是个在马戏团长大的孤儿,师从剑客()和捷射(Trick Shot)。天赋异常,小时候便获得“鹰眼“和“世界最佳狙击手”的称号,因在某次演出时看到钢铁侠救人的一幕后,决定利用自己的能力成为超级英雄,后加入复仇者联盟,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扩展资料鹰眼能力:1,聪明智慧他遇到了一个门,只能被第40年的第40天的下午4:44的阳光打开。鹰眼计算好了如何射出一支光箭,可以发出相同精确的光线打开门。2,神射手鹰眼本身没有任何超能力,但超强的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性,使他成为地球上已知最强的弓箭手之一,除了弓箭以外,他还精通飞刀、飞镖等武器使用。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武器设计师,精通改装箭头、飞刀、飞镖等武器。3,双眼改造鹰眼的双目之所以如此致命,是因为鹰眼的双目接受了**的实验性视力手术,使鹰眼的眼睛能适应各种环境,不论是阳光、黑暗还是迷雾,鹰眼都能看的清清楚楚。但是这项手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鹰眼的眼睛在一种特殊的光线照射下会暂时失明,然而这种光束对普通人来说却毫无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鹰眼

天藏中吃人的鹰是什么鹰?

应该是天葬,吃人的鹰是鹫鹰。天葬之俗是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由在藏区创立希解和觉宇两教派的著名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带来的。据说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这种葬俗,并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由于佛教徒们认为把遗体献给鹰,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且利于灵魂转世。扩展资料:天葬台呈长方形,东西朝向,由一块块厚实的长条形方正花岗石毛坯垒成,西侧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石柱上系着一条哈达,大概是固定死者头颅之用。东侧并列着两块高出天葬台基座约50厘米的大石头,其中一块石头上还只有一把斧子,西侧山坡上散放着尖刀、利刃之类,是天葬师行天葬时用的工具。

鹰的资料怎样训练雀鹰捕食?

训鹰一般是傍晚开始,第一步就是灌水,具体做法是将一根麦秆插入鹰的食道,人用嘴向里灌大约一酒盅左右,本环节对技术要求很高,麦秆必须一次插入,插入时不能偏,不然会严重伤害鹰的食道;灌水的量必须掌握好,少了起不到作用,多了会把鹰灌死。灌好水后马上把鹰紧起来,这时要注意,用手将鹰握好,要用一个手指压住鹰的嗉子上方,防止刚刚灌进去的水反上来,如果不注意反上来了很容易呛到鹰,呛到了鹰必死无疑。紧鹰时手法要熟练,要紧的恰到好处,松了,不但会反水还容易造成翅膀垮刀,紧了,鹰就挤死了。紧好后,把鹰放在床头,你就可以小睡一觉了。半夜千万要记得起来把鹰松开让它打条,在我们本地最忌讳鹰泄殖孔周围的羽毛粘上粪便,哪怕粘上一点点,也称之为“捂包”,再好的鹰只要捂包了你白送也不会有人要。打完条后你就可以根据粪便的状态决定下半夜是否还需要灌水,如果是水条就不用灌了,把鹰紧起来接着放在床头,如果粪便发绿或还有东西,那重复上面的步骤再灌一次。第二天早上起来把鹰放开,开始举鹰。灌水到位的鹰这时已经没有火了,而且老老实实很容易上手,本地称其为“上好架了”。经过灌水的鹰膛子清得干干净净,中午肯定开食。中午就可以喂鹰了,本地喂小鹰一律用小型鸟类,把鸟撕成小块,多挂水。喂完后让鹰上架,待其压完食后,接着紧起来,放在手中把玩,最好做到鹰不离手。本地俗话说“大鹰靠熬,小鹰靠包”,即使喂熟了的小鹰在主人有时外出时也会紧起来随身带着,随时放在手中把玩。紧鹰的技术在本地训鹰中相当重要,如果技术不过关,那么鹰非死即伤。 第二天晚上最好举半晚上,等到第三天鹰就该带出去闯脸了。一般上午带出去闯脸,中午回家喊溜子,喊溜子的方法大家都会,我就不再赘述。下午和晚上已有空就举。第四天正好赶上鹰市,这是闯脸的好机会,有机会还可以同别人交换手中的鹰。中午接着回家喊溜子。喂鹰时给半食。经过两天的训练,如果技术到位,脸闯透了,溜子也成了。第五天就可以带线出猎了,早上捞一遍水,举一会儿,快到中午时,鹰已将饿疯了。第一次出猎不要超过五个鸟,一般三四个打够食就成,前几个鸟逮到后把脑子挤给鹰吃掉,最后一个在逮到鸟的地方喂给它吃一半,这一天不要把它喂饱,七分就够了,但记住必须是血食。剩下的几天可以每天增加捕猎的数量了,在保证溜子没破的情况下就可以掐线了。

满族驯鹰人对于北方苍鹰的叫法。

楼主:“波黄”、“秋黄”、“三年龙”是海东青(鹰)其中的三个品种.不是代表鹰的年龄.

玉爪也是其中一个品种.

海东青是鹰的一种,身长不足二尺,体重仅及天鹅的五分之一,有“玉爪”、“波黄”、“秋黄”、“三年龙”等品种。其中,以纯白“玉爪”为上品。海东青又称海青、鹰鹘、吐鹘鹰。后来满人称之“松昆罗”,意为“东方之鹰”。

海东青”——矛隼

矛隼是一种非常美丽的中型猛禽,也是体形较大的隼类,所以又有“巨隼”之称,体长为56一61厘米,体重1310—2100克。羽色变化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暗色型的头部为白色,头顶具有粗著的暗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横斑和斑点,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横斑,飞羽石板褐色,具断裂的白色横斑,**白色,具暗色横斑,但比阿尔泰隼的斑纹较为稀疏。白色型的体羽主要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具褐色斑点。灰色型的羽色则介于上述两类色型之间。虹膜淡褐色,嘴铅灰色,蜡膜黄褐色,跗跖和趾为暗黄褐色,爪黑色。

矛隼在国外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瓦房店和新疆新疆喀什等地,极为罕见, 其中在黑龙江、辽宁为冬候鸟, 在新疆为留鸟或繁殖鸟。

矛隼栖息于岩石海岸、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临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苔原地带,堪称是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但很怕热。常在低空进行迅速的直线飞行,发现猎物后则将两翅一收,突然急速俯冲而下,就象投射出去的一支飞镖,径直地冲向猎物。主要以野鸭、鸥、雷鸟、松鸡等各种鸟类为食,也吃少量中小型哺乳动物。捕捉岩鸽等猎物时,雄鸟和雌鸟可以进行巧妙的配合,由雌鸟突然飞进岩鸽栖息的洞穴中,将它们驱赶出来,雄鸟则在洞外等候,进行捕杀。

矛隼因为体态雄伟、羽色奇特,在辽、金和清朝时,被北方的古代帝王用于狩猎,视为珍禽,称为“海东青”。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北京南郊校场阅兵,当他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从身边飒爽走过的时候,不觉龙颜大悦,诗兴大发,遂口占一诗赞美海东青,其中有“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垦。”的诗句。不仅宣扬了武德,激励军勇,更夸耀了海东青性情刚毅而激猛,其品质之优秀可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其力之大,加千钩击石,其翔速之快,如闪电雷鸣。由此可见矛隼在古代帝王眼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矛隼的繁殖期为5一7月。营巢于北极的海岸和附近的河谷悬崖岩石上,偶尔也营巢于北极苔原森林地带的树上。巢呈平盘状,结构较粗糙,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每窝产卵通常3一4枚,偶尔有少至2枚和多至7枚的,卵的颜色为褐色或赭色,具有暗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55一63×46一49毫米,卵重为70克左右。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通常由雌鸟承担,雄鸟偶尔也参与孵卵。孵化期为28一29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抚养大约46一49天后才能离巢。

满族与海东青

"海东青"是满族人用于狩猎的猎鹰。

满族是以射猎著称的民族,先民们很早就懂得捕鹰,驯化后,用来帮助猎户捕获猎物,俗称"放鹰"。早在唐代,"海东青"就已是满族先世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贵贡品。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富育光老师写的《七彩神火)故事中写到天雕来自享滚河以东,满族话叫它"松昆罗",意思是天雕从享滚河飞来的。汉语把它译成"海东青"。海东青又叫白尾海雕,它虽然大小如鹊,但天性凶猛,可捕杀天鹅、小兽及狐狸。《清朝野史大观》中这样描写了放鹰的方法:"鹰以绣花锦帽蒙其面,擎者挽绦于手,见禽乃去帽放之。"海东青都是野生野长,由人捕来驯化后再以供助猎之用,由于海东青不易捕捉到和驯化,在金元时期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凡触犯刑律而被放逐到辽东的罪犯,谁能捕捉到海东青呈献上来,即可赎罪,传驿而释。因此,当时的可汗贝勒、王公贵戚,为得名雕不惜重金购买,成为当时一种时尚。

海东青中以纯白的"玉爪"为上品,另有秋黄、波黄、三年龙等名目。到了清代,一只海东青竟值30两白银,可见其何翟讳贵。骄奢的辽统治者年年向女真族索要海东青,且"每至其国,必欲荐枕者。其国内轮中下户作止宿处,以未出室女待之,后,使者络绎,恃大国命,惟择美好妇人,不问其有夫及阀阅者"。激起女真人的怨愤,在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集女真诸部兵,擒辽障鹰官"。清代文人沈兆提曾评价道:"辽金衅起海东青,玉爪名鹰贡久停。"可见,一只鹰虽微不足道,却关系到辽金的兴亡。

辽、金、元、明、清各代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专司捕取和饲养。满族人以鹰用于狩猎,统治者则以鹰捕鹅雁,作为享乐消遣的手段。海东青的捕捉和驯服很不容易,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说法。将野性十足的海东青用捕鹰网捕获后,要拜谢"鹰神"格格的恩赐。带回家放在熬鹰房将鹰上架,加上"脚绊",几天几夜不让它睡觉,磨掉野性,叫"熬鹰"。再通过"过拳"、"跑绳"等环节,这时鹰就能听人的吆喝来到猎者的手臂上。最后通过对鹰的"勒膘",把肠油刮出,使鹰饥饿,但肌肉强健,便于捕获猎物。驯好的鹰就可以到山野之中"放鹰"了。架鹰者站在高处观望,让人用棒敲打树丛将野物轰出,俗称"赶仗"。发现有猎物跑或飞出,鹰会立即尖叫着俯冲下去捕获住猎物,架鹰者要尽快赶到取下猎物,只给鹰吃点动物内脏,不可喂饱,所谓"鹰饱不拿兔",就是这个道理。除《清朝野史大观》外,《燕山丛录》、《辽史》等书还比较详细记录了辽国主纵鹰助猎的情景。次年早春,猎户们将鹰喂饱,除去铃铛和脚绊子,将鹰放回归大自然过春天和夏天,繁殖后代。

海东青不仅是勇悍的猎鹰,同时也融化到满族的文化之中。金代一位诗人把海东青扑击天鹅的场面描写为"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曰风毛堕雪霜",表现了对海东青以小制大、坚毅勇猛的赞誉。考古工作者在兴凯湖地E发掘出骨雕鹰头,距今约六千余年。在金上京古城东女真墓群中,发现了以海东青捕捉一只飞翔的天鹅为纹饰的鎏金铜带挎。另外,在我国现存的古乐谱中,有"海东青拿天鹅"的琵琶曲谱。民间儿童游戏中有"老鹞子叼小鸡"活动。在吉林敦化一带流传的《阿玛有只小甲昏》的歌谣:"拉雅哈,大老鹰,阿玛有只小甲昏,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它不会跑,天鹅见它就发蒙。佐领见它睁大眼,管它叫做海东青……"这些都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康熙皇帝曾写诗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属海东青"。

海东青”——矛隼

矛隼是一种非常美丽的中型猛禽,也是体形较大的隼类,所以又有“巨隼”之称,体长为56一61厘米,体重1310—2100克。羽色变化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暗色型的头部为白色,头顶具有粗著的暗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横斑和斑点,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横斑,飞羽石板褐色,具断裂的白色横斑,**白色,具暗色横斑,但比阿尔泰隼的斑纹较为稀疏。白色型的体羽主要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具褐色斑点。灰色型的羽色则介于上述两类色型之间。虹膜淡褐色,嘴铅灰色,蜡膜黄褐色,跗跖和趾为暗黄褐色,爪黑色。

矛隼在国外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瓦房店和新疆新疆喀什等地,极为罕见, 其中在黑龙江、辽宁为冬候鸟, 在新疆为留鸟或繁殖鸟。

矛隼栖息于岩石海岸、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临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苔原地带,堪称是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但很怕热。常在低空进行迅速的直线飞行,发现猎物后则将两翅一收,突然急速俯冲而下,就象投射出去的一支飞镖,径直地冲向猎物。主要以野鸭、鸥、雷鸟、松鸡等各种鸟类为食,也吃少量中小型哺乳动物。捕捉岩鸽等猎物时,雄鸟和雌鸟可以进行巧妙的配合,由雌鸟突然飞进岩鸽栖息的洞穴中,将它们驱赶出来,雄鸟则在洞外等候,进行捕杀。

矛隼因为体态雄伟、羽色奇特,在辽、金和清朝时,被北方的古代帝王用于狩猎,视为珍禽,称为“海东青”。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北京南郊校场阅兵,当他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从身边飒爽走过的时候,不觉龙颜大悦,诗兴大发,遂口占一诗赞美海东青,其中有“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垦。”的诗句。不仅宣扬了武德,激励军勇,更夸耀了海东青性情刚毅而激猛,其品质之优秀可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其力之大,加千钩击石,其翔速之快,如闪电雷鸣。由此可见矛隼在古代帝王眼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矛隼的繁殖期为5一7月。营巢于北极的海岸和附近的河谷悬崖岩石上,偶尔也营巢于北极苔原森林地带的树上。巢呈平盘状,结构较粗糙,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每窝产卵通常3一4枚,偶尔有少至2枚和多至7枚的,卵的颜色为褐色或赭色,具有暗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55一63×46一49毫米,卵重为70克左右。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通常由雌鸟承担,雄鸟偶尔也参与孵卵。孵化期为28一29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抚养大约46一49天后才能离巢。

满族与海东青

"海东青"是满族人用于狩猎的猎鹰。

满族是以射猎著称的民族,先民们很早就懂得捕鹰,驯化后,用来帮助猎户捕获猎物,俗称"放鹰"。早在唐代,"海东青"就已是满族先世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贵贡品。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富育光老师写的《七彩神火)故事中写到天雕来自享滚河以东,满族话叫它"松昆罗",意思是天雕从享滚河飞来的。汉语把它译成"海东青"。海东青又叫白尾海雕,它虽然大小如鹊,但天性凶猛,可捕杀天鹅、小兽及狐狸。《清朝野史大观》中这样描写了放鹰的方法:"鹰以绣花锦帽蒙其面,擎者挽绦于手,见禽乃去帽放之。"海东青都是野生野长,由人捕来驯化后再以供助猎之用,由于海东青不易捕捉到和驯化,在金元时期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凡触犯刑律而被放逐到辽东的罪犯,谁能捕捉到海东青呈献上来,即可赎罪,传驿而释。因此,当时的可汗贝勒、王公贵戚,为得名雕不惜重金购买,成为当时一种时尚。

海东青中以纯白的"玉爪"为上品,另有秋黄、波黄、三年龙等名目。到了清代,一只海东青竟值30两白银,可见其何翟讳贵。骄奢的辽统治者年年向女真族索要海东青,且"每至其国,必欲荐枕者。其国内轮中下户作止宿处,以未出室女待之,后,使者络绎,恃大国命,惟择美好妇人,不问其有夫及阀阅者"。激起女真人的怨愤,在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集女真诸部兵,擒辽障鹰官"。清代文人沈兆提曾评价道:"辽金衅起海东青,玉爪名鹰贡久停。"可见,一只鹰虽微不足道,却关系到辽金的兴亡。

辽、金、元、明、清各代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专司捕取和饲养。满族人以鹰用于狩猎,统治者则以鹰捕鹅雁,作为享乐消遣的手段。海东青的捕捉和驯服很不容易,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说法。将野性十足的海东青用捕鹰网捕获后,要拜谢"鹰神"格格的恩赐。带回家放在熬鹰房将鹰上架,加上"脚绊",几天几夜不让它睡觉,磨掉野性,叫"熬鹰"。再通过"过拳"、"跑绳"等环节,这时鹰就能听人的吆喝来到猎者的手臂上。最后通过对鹰的"勒膘",把肠油刮出,使鹰饥饿,但肌肉强健,便于捕获猎物。驯好的鹰就可以到山野之中"放鹰"了。架鹰者站在高处观望,让人用棒敲打树丛将野物轰出,俗称"赶仗"。发现有猎物跑或飞出,鹰会立即尖叫着俯冲下去捕获住猎物,架鹰者要尽快赶到取下猎物,只给鹰吃点动物内脏,不可喂饱,所谓"鹰饱不拿兔",就是这个道理。除《清朝野史大观》外,《燕山丛录》、《辽史》等书还比较详细记录了辽国主纵鹰助猎的情景。次年早春,猎户们将鹰喂饱,除去铃铛和脚绊子,将鹰放回归大自然过春天和夏天,繁殖后代。

海东青不仅是勇悍的猎鹰,同时也融化到满族的文化之中。金代一位诗人把海东青扑击天鹅的场面描写为"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曰风毛堕雪霜",表现了对海东青以小制大、坚毅勇猛的赞誉。考古工作者在兴凯湖地E发掘出骨雕鹰头,距今约六千余年。在金上京古城东女真墓群中,发现了以海东青捕捉一只飞翔的天鹅为纹饰的鎏金铜带挎。另外,在我国现存的古乐谱中,有"海东青拿天鹅"的琵琶曲谱。民间儿童游戏中有"老鹞子叼小鸡"活动。在吉林敦化一带流传的《阿玛有只小甲昏》的歌谣:"拉雅哈,大老鹰,阿玛有只小甲昏,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它不会跑,天鹅见它就发蒙。佐领见它睁大眼,管它叫做海东青……"这些都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康熙皇帝曾写诗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属海东青"。

关于海东青一名的由来,文献有载:“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临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2页)“海东青,鹘之至俊者也,出于女真,在辽国已极重之。因是起变而契丹以亡。其物善擒天鹅。飞放时,旋风羊角而上。直入云际”(明叶子奇《草木子》卷4,中华书局,l959,85页)。海东青以小制大,甚至还能捕鹿,是鹰类中最矫健凶猛的一种。《宫廷鹰鹞》记载,海东青“盘旋空中可以无微不瞩,栖于地面能见云霄中物”;《析津志辑佚》称之“横飞而直上,可薄云霄”;《宁古塔纪略》则谓:“鹰第一等”,“一日能飞二千里”。

当时,五国部(今黑龙江东部乌苏里江与松花江流域)盛产海东青。契丹统治者常驱使女真人到五国部境内捕捉海东青。“女真至五国,战斗而后得,女真不胜其扰”(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l985,102页)。由于契丹不断索要,海东青被源源送入辽国宫廷。

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契丹统治者设立鹰坊,置鹰坊使、鹰人等职官,负责管理驯养海东青。道宗清宁七年(1061),严禁吏民蓄养海东青,使海东青成为皇家专有的珍禽。经过驯养的海东青,常被鹰人架在肩上。出土的辽墓壁画印证了这种形象:一个身穿紧袖绿袍、腰系红带、脚登黑靴的契丹人,左手擎鹰,右手抚摸鹰爪(项春松《辽宁昭乌达地区发现的辽墓绘画资料》,《文物》l979年第6期)。

女真崛起后,建立大金帝国,灭辽克宋,淹有燕云与中原。小巧而俊健的海东青与女真人息息相关。有研究认为,女真的意思是从东方大海飞来的海东青,这种猛禽成为女真民族的象征(崔广斌《“肃慎”一名之我见》,《北方文物》l987年第3期)。还有研究认为,海东青是女真反抗力量的源泉,激发了女真人勇猛、神速、顽强、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王禹浪《“女真”称号的含义和民族精神》,《北方文物))1992年第3期)。

女真人“俗本鸷劲,人多沉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元脱脱《金史·兵志》,中华书局,l975,991页)。据宋人记载:“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甚,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每见巧兽之踪,能蹑而推之,得其潜伏之所,以桦树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声,呼麇鹿射之。”(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3,350册,20页,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l989)俊健的海东青和强悍的女真人在性格上十分相似,都善于以小制大,变弱为强。在女真人心目中,海东青是勇猛的化身。女真人的“鹰崇拜”意识很强,在女真人生活遗址(今黑龙江东部兴凯湖附近)曾出土兽骨雕刻的“鹰首”。

有金一代,海东青依然备受皇帝青睐。当时,金源内地阿什河畔的云锦亭和临漪亭曾是皇家驯养海东青的场所。驯养时,首先把鹰绑在特制鹰架上七八天,仅喂食绑着麻绳的肉块,以刮掉它肠内的肥油。这一步骤称为“熬鹰”。接着是“过拳”,即在室内反复训练鹰从架上起飞、落到驯养人带着皮套的手背上,直到娴熟为止。最后是“跑绳”,在相当距离内发出“噢噢”呼唤声时,使鹰起飞后准确落到驯养人的胳膊上。 金代皇帝多在春秋两季外出渔猎,叫做“春水”。海东青捕猎天鹅是“春水”的重要内容。据《金史·章宗本纪》记载,章宗“春水”渔猎多达十一次。每年春季,携带后妃、宗室、大臣及随从,驾l临“春水”巡游之地,捕猎天鹅。“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金史·舆服志下》.中华书局,1975,985页)。

渔猎之地建有行宫,建春宫和光春宫是章宗常去的行宫。皇帝一行人白天渔猎,晚上就住在行宫里。海东青捕天鹅的场面十分热闹,皇帝及后妃、大臣们站在上风头,发现天鹅后,皇帝即令卫士鸣锣击鼓,使之惊起,并亲手放出海东青。海东青迅猛扑向惊慌逃窜的天鹅,有的直飞向上,在空中牢牢地抓住鹅颈,狠啄它的头,受伤的天鹅就纷纷坠下:有的在天鹅刚刚起飞时,就横掠水面,攫住鹅头,无论天鹅怎样挣扎,都逃脱不掉。第一只捕获鹅雁的海东青,可获天鹅脑浆作为奖赏,驯育者也能得到银绢赏赐。 。

那些橐笔从驾的翰林辞臣也都纷纷奉敕赋诗,以示庆贺。如赵讽云:“驾鹅得暖下陂塘,探骑星驰入建章。黄伞轻阴随凤辇,绿衣小队出鹰坊。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共喜园陵得新荐,侍臣齐捧万年觞。”(金宋祁《归潜志》卷8,中华书局,l983,86页)为金章宗赞赏。赵秉文诗云:“内家最爱海东青,锦韛掣臂翻青冥。晴空一击雪花堕,连延十里风毛腥。初得头鹅夸得隽,一骑星驰荐陵寝。”(金赵秉文《春水行》)海东青捕天鹅的雄姿也展现在文物中,金上京遗址女真墓群曾发掘出鹘捕鹅鎏金铜带銙,就是以海东青捕捉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为纹饰(阎景全《黑龙江阿城市双城村金墓群出土文物整理报告》,《北方文物》l990年第2期)。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金代青玉镂空环托鹘攫天鹅和青玉留皮镂空鹘攫天鹅等玉雕作为“春水玉”的代表,再现了鹘追鹅逃的一幕(杨伯达《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故宫博物院院-?lJ》1983年第2期)。

金代皇帝外出渔猎,究其作用有二:一为培养刻苦精神和精湛骑射技能。女真人自上至下,无一不是狩猎好手;二为达到练兵习武之功效。“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他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元脱脱《金史·兵志》,中华书局,l975,992页)。女真军队组织严密,战斗力强就得益于长期从事渔猎活动。

金亡后.好尚海东青的遗风犹存。蒙古统治者也设立养鹰官,称为“昔宝赤”,他们精心喂养海东青。“夫事鹰鹞之谨细养护过于子之养父母也”(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翎之品》,北京古籍出版社,l983,234页)。昔宝赤驯养的海东青如在春猎中捕得头鹅,就能得到五十锭黄金的赏赐(明叶子奇《草木子}.g-4,中华书局,l959,85页)。因此,人们花大力气捕鹰驯鹰。当时有4423个捕鹰户,每年养鹰用肉三十多万斤。经过驯育的海东青是狩猎的主角。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代皇帝出猎时,曾有整整一万鹰师随行,携带的海东青之多可想而知。

元人对海东青是呵护备至,为它精心准备了**装备。《析津志辑佚》记载:“论其贵重,常以玉山为之立,欲其爪冷,庶几无病。冬月则以金绣拟香墩与之立,夜则令其稍睡……其首笼帽,多奇巧金绣。以小红缨、马尾为束紧之制。爪脚上有金环束之,系以软红皮系之,弗以红条,皆革也。”玉山,也称绣墩,是一种特制的鹰架。玉山、束环,辽代已见使用.只是元代更为精致罢了。

明朝统一天下后,曾在黑龙江下游设努儿干都司,以加强对东北的管理。海东青依然是那里各民族向朝廷进贡的珍品。《明一统志》记载:“以十一月入贡,中途饲以鸭肉,旦夕尝引其爪立冰上,性恶热也。”可见在进贡途中对它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

满人人关。十分重视海东青。《黑龙江外记》记载了一则故事:一天.齐齐哈尔副都统巴某率人携鹰外出打猎,看到一只兔子,他刚放出鹰,突然失控坠马,随从急忙搀扶,哪知副都统大骂道:我死就死了吧,鹰飞走你们该当何罪!这里的鹰就是海东青。

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皇帝阅兵南郊,作《海东青》诗云:“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摇光星。轩昂时作左右顾,整拂六翮披霜翎。期门射生谙调习,雄飞胡扯黄绦铃。劲如千钧激砮石.迅如九野鞭雷霆。”

满族人继承了女真人对海东青的崇拜。满族的神话讲,最早的女萨满是海东青从东方背来的。满族萨满们善用舞蹈来表现鹰神壮阔的气概与英姿。在祭神时。萨满戴上顶为展翅神鸟的帽子,击鼓踱步到“七星斗”前,叩拜吟唱神歌,然后舞动神帽上长长的象征七彩神光的飘带,急速旋转神裙飘飞,象征着神鹰在天穹云海中展翅高飞(金吉子、王宏刚《萨满鹰祭与满族鹰舞》,《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l期)。 清以后,海东青与驯养海东青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据调查,吉林永吉县土城子乡满族依尔根觉罗氏的少数人还在驯养海东青,用以捕猎(李露露《海东青探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4期)。

古代北方民族以渔猎为生,由于海东青凶猛善猎而成为人的好帮手。这是从契丹、女真、蒙古到满族人,一直宠爱不衰的根本原因。从这样的角度看,它的衰落与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大大下降相一致。然而,关于海东青的种种传说,及由海东青所体现的英勇无畏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美好传说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89%的农户还看下:

佳天下肥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学开挖掘机有什么技巧啊?

鹅怎么杀

跟天龙八部差不多的网络游戏?

长期喝纯净水有没有危害?

根据提示写带手字的成语。

黄栀子如何种植?

柑橘果实蝇(针锋)来势汹汹,果实被叮一口就完了

黄瓜上的害虫怎么治

西瓜坐果用那种坐果灵好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