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武昌起义第一枪(哪年10月10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2023-03-09 大全 195 作者:考证青年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是谁

正确说,是程正瀛。

1911年10月10日,当夜幕降临武昌古城时,天气格外阴晦。工程营营房楼上寝室内金兆龙、程正瀛(定国)等正在擦枪,整装以待。

二排长陶启胜带着护兵巡棚查铺来了,此人素来仇视革命,见金等荷枪实弹,斥问金:“你想干什么?”“准备不测”,金语带双关地回答。陶怒不可遏地狂叫:“你想造反吗?”“反就反!你能怎样?”陶上前扼住金的手腕夺枪,呼令护兵“逮捕”金兆龙。

形势危急,金大声呼喊:“伙计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程正瀛拟开枪,又怕伤金,便用枪托猛击陶头,陶起身外奔,程从陶背后开枪未击中。

时熊秉坤正假值班之机,各处查看准备情况,忽闻楼上扭打之声,当即取枪实弹,因势利导,开枪击中逃亡中的陶启胜小腹,鸣笛集合,率七八十人直奔楚望台。经过十五协后营门,如约鸣枪三响,促其响应。在楚望台守卫的志士闻讯,里应外合,占据了军械库。各营纷纷响应,率师来到楚望台。

武昌革命打响了哪一场革命的第1枪?

武昌革命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开启共和

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熊秉坤打的

1、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熊秉坤打响的。武昌起义在中国的革命时期,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是民主开端的一切源头,也是逐步将清朝推向灭亡的开始。

2、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一、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熊秉坤亲率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又率敢死队攻占清廷督署;在阳夏战斗中,誓死保卫新生政权。史学家称他是一位忠贞不渝的共和卫士,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制造者,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者,新生政权的英勇捍卫者,高风亮节的民主革命勇士……而湖北的父老乡亲们则口口相传,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辛亥首义元勋“熊一枪”。

武昌起义在中国的革命时期,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1年10月湖北武昌发生了兵变。同时也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是民主开端的一切源头,对于这场武昌起义,也是逐步将清朝推向灭亡的开始。并且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二、武昌起义第一枪介绍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三、武昌起义的影响

引领革命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初创法治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张知本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十分赞赏。

因而他为鄂军政府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

《鄂州约法》对这三方面职权均有明确的划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

开启共和

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10]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

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武昌起义第一枪在那里打响

武昌起义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时候?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1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

1911年10月10日,武汉特有的酷热已经结束。凉风在太阳落山后,可以把江城的夜晚吹透。这个季节是武汉很为舒服的日子。秋天踏着它的步子一天天朝深处走去,天色也比以往要黑得早了一些。这一天,直到太阳下山,都没有显示出它的特别意义,甚至没有人能想到这天会对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些什么。

驻扎在武昌 *** 湖与右旗附近的工程兵第八营表面上看过去,静悄悄的,但是一股巨大的骚动不安的暗潮却在涌动着。这是一支负责守卫楚望台清军军械库的部队。晚上7点钟的头道名点过之后,排长陶启胜查哨,发现许多人都不在房间,又见两个兵士金兆龙和程正瀛正忙着擦枪。陶启胜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叫了两个护兵意欲对金兆龙进行下枪并捆绑。金兆龙见事不好,大叫一声:“众同志不动手更待何时!”

这是一声惊天劈地的叫喊,它像一根火柴,呼一下燃起了四周早已洒满汽油的柴火。他的话音未落,程正瀛举起枪托猛击陶启胜的头。蓦然间被士兵揍打的陶启胜吓得拔脚欲跑。程正瀛不知道陶启胜逃跑掉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于是端枪射击。

砰!就只这么一声,寂静的夜空被划破,声音响彻云霄。

这粒子弹击中了陶启胜的腰部。但它的结果绝不仅仅如此。

穿越了陶启胜身体的子弹,一直朝着逝去岁月疾行。它高速而有力,带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愿望,瞬间洞透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让帝王时代有如多米诺骨牌,从清朝一直倒至大秦王朝。中国历史因了它的横空出现戛然断裂,新纪元的曙光便随着子弹的落地而冉冉升起。

枪声过后,沸腾的声音立即在武昌城里响起。蛇山的炮声也从夜半轰然到天明。

第二天的武昌城里便插上了红旗。满街老百姓都在奔走。他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咨议局门口。他们知道了一件大事:革命了。

革命的故事要从头说起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引颈就义。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唤醒了一大批中国有志之士为国求变的良知。1900年初春,与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有着“浏阳双杰”之称的湖南人唐才常建立了自立会,并在汉口成立了自立军。这年的夏天,自立军拟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聚集了十几万人,意欲以汉口为中心,五路并举,以成大业。

这是一次介于戊戌变法和武昌起义之间的革命。他们的思路与戊戌变法的思路是一路延续下来的。他们反对慈禧而力保光绪,他们主张改良而反对革命。结果,正当他们弯弓待发之际,原与自立军默契相处的张之洞审时度势,突然反目,一夜之间,长江两岸陷入白色恐怖。自立军的主要领导唐才常等人亦在汉口的宝顺里和李慎德堂被抓获。第二天晚上便在武昌 *** 湖畔就义。谭嗣同曾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抓入狱,他在狱中墙壁上题下绝命诗。诗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唐才常则在引颈就义时亦口占二绝。诗云:“慷慨临刑真快事,英雄结局总如斯!” 唐才常之死距谭嗣同之死不过两年。“浏阳双杰”的鲜血在革命前夜已然流尽,但却滋润了更多的革命种子。这些种子在武汉的土壤上四下里发芽。

此时的武汉,张之洞的开放、洋务运动的发展、工商业的兴旺、教育业的崛起,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尤其是对留学生的派遣,直接对中国的革命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张之洞们派留学生走出国门,是为了让他们回国后继续办洋务并成为清王朝的栋梁之材。但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产生了莫大的误差。在海外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留学生们,成了推翻旧体制最强有力的掘墓者。

1903年,从日本回来的吴禄贞在武昌花园山借孙茂森花园之李廉方寓所,邀上一些归国留学生及本地学生,进行聚会,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虽然尚未形成正式的组织,却实实在在地点燃了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火种。

1904年,武汉成立了它的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宗旨标明科学,实际则以革命排满为密约。现在他们讨论的话题,不再是改良,而是革命。同年,他们与湖南的华兴会响应,意欲起义,结果流产。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是谁?

中国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就是被孙中山先生多次肯定的熊秉坤。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某报撰写国庆贺词说:“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此即“熊一枪”的由来。

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召开的联合大会通过了武昌起义的计划。熊秉坤当时是工程八营的负责人。他建议由工程营负责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的任务,因为该处是2程八营的防地。起义前,熊秉坤作了积极准备。

10月10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熊秉坤悲痛之余,决定先夺取军械库,他对同志们说:“党人名册已落清吏手中,势必按名逮捕。反也死,不反也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死里求生。”大家表示赞同。决定晚7时发难。余兆龙着战时装束,抱枪躺在床上假寝,排长见状责骂,引起扭打,随即营房一片混乱……熊秉坤闻声前往,见时机紧迫,即对空鸣枪,示信发难。接着,熊秉坤吹哨集合队伍,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又组织敢死队攻克湖广总督署。由此揭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熊秉坤在武昌起义后任第5旅旅长。他于1913年在南京参加讨袁失败,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期间,他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参军,1927年参加北伐,后长期任国民党政府参军。

熊秉坤于1946年退职,建国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