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穿山甲公子(穿山甲倒底说了什么)

2023-03-22 大全 67 作者:考证青年

李晓鹏李公子是谁

在千呼万唤中,由“穿山甲公子”李加和微博网上“举报”的“办公室宴请穿山甲”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结论。广西纪委发布调查结果称,宴请活动相关费用由私人支付,“穿山甲公子”言之凿凿的“李局长、黄书记”不见踪影,唯一的公职人员只有自治区高校工委统战部原部长李宁一人,此人早已因涉嫌受贿罪被依法逮捕。

如果这就是最终结论,未免有点令人遗憾。遗憾之处在于,这份结论过于笼统,未能澄清全部细节,也未能解释公众的质疑,难以称之为一份严肃的结论。一件网上已经炒得火热的舆情事件,所有的相关细节都应当得到及时、全面的公布,才能有效遏制网络传言,平复舆论情绪。显然,只抛出一个“死老虎”,与公众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产生了新的质疑。

在穿山甲公子删除自己微博之前,有心人就发掘出相当多他与各地领导的合影,在之前的报道中,其身份有着多般猜测又都被一一否认,广西贸促局承认邀请了李公子,但却未能详细说明其受邀身份。只有坊间调查称其为香港富二代,但到底是何方神圣,依然停留在猜测层面。本来,由官方出面说明邀请理由,顺带证实其身份,是最好的办法,也可以表明诚意。

在调查结果中,明确称此次宴请为私人宴请,似乎就可一笔带过。但事件俨然已经成为公共事件,就已不再属于个人隐私。需要搞清楚的除了吃饭的场所以外,还应该讲清楚有哪些人出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又是通过何种渠道进入这些人的餐桌?……这些疑点,官方调查结论依然未能做出明确回应。

其实,“穿山甲公子”已经通过微博发布了照片,以此为证,所有的当事人都应当不难找到。李加和是广西方面邀请参加“投资广西、走向东盟——2015年香港企业广西行”活动的。官方调查说,活动结束后,个别成员自行留在南宁,并参加了私人组织的宴请活动,活动地点在某私营企业内部饭堂。某企业,到底是哪个企业?微博里的“李局长黄书记”总不能是企业的局长和书记吧?至少,买卖、斩杀、食用穿山甲的违法行为也应该追究吧?

不排除“穿山甲公子”有自我炫耀、自我吹嘘的成分,通过社交媒体夸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和社交行为,给自己镀上了一层权力的外衣。其在微博上晒出来的图片,以及被调侃为“举报”的言论,完全有可能是子虚乌有。但这种判断,应该建立在严谨的官方调查之上,上述所论及的各种疑点,不应该笼统模糊,而应当清晰明白地一一释疑,寥寥数语,完全未能讲清楚事实。

在应对公共舆情事件的时候,每一个疑问

你想对那些猎杀穿山甲的人说些什么

你想对那些猎杀穿山甲的人说些什么?刚有个“穿山甲公子”号称“已经深深爱上这野味了”,又冒出个“穿山甲公主”表示“确实很滋补,刚刚就流鼻血了”。这些人,偷吃了保护动物,还大言不惭地公开炫耀,真可谓既无知又无耻。涉事人等虽然已被调查,但窥见冰山一角,方可想象,耀目的餐桌之外,堆着多少穿山甲尸体——东南亚市场供不应求,捕杀穿山甲的魔爪已伸向非洲。

吃野味是权贵们对身份地位和财富的标榜,古来皆如此,不算什么新鲜事。这种标榜实际上只是现象,追根溯源,中国人素来对各种野味的进补功效深信不疑才是根本。要说穿山甲到底如何美味,依岭南文化所喜好的蛇虫鼠蚁、果子狸等“神食材”就不难推断,真是想想都反胃。当然,一旦谈到某物有玄妙神奇的药用价值,别说并不好吃,就算难以下咽,有些人也不会拒绝。愚昧和文明中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叫科学精神。

相传穿山甲鳞片有活血通经的作用,肉也是大补之物。不过,记得参观中科院的国家动物博物馆时听讲解员介绍,穿山甲鳞片的主要成分和人类指甲、毛发类似。而且,新闻也报道过,由于现在穿山甲价格很高,为增重或保持卖相,贩子给穿山甲体内注射各米粉糊、涂料、水泥,甚至镇静剂、兴奋剂和防腐剂等,已是行业潜规则。这意味着,那些对穿山甲趋之若鹜的人,不仅达不到真正的进补目的,还会吸收一肚子五花八门的添加剂。这样,倒真不如蹲在家啃自己的指甲,免费无添加。

当然不会有这么傻的人。只不过,那些大量存在的吃相难看的食客,根本就不处于科学的话语体系和逻辑当中。对于一些似是而非、将信将疑的事,他们宁可信其有。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几句故弄玄虚的话,一副深不可测的表情,都可令野味之“补”近乎神秘,不会有人追问穿山甲鳞片中哪种成分在发挥功效,或者犀牛角的药用机理是什么。而且,当试图去说服他们时你会明白,什么叫秀才遇上兵。

实际上,与穿行于深山老林捕杀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相比,食客的盲目和无知更是杀生不见血的凶器。然而,翻看去年7月重新修订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发现处罚的对象仍然偏重于捕杀者、交易者,而忽视食客和消费者。而且对捕猎和交易的对象处以“捕猎物价值两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实在太轻。如此律法,显然不太适用于一个科学精神缺失,又什么都敢吃的国度。似乎,我们除了用廉价的恻隐之心为可爱的野生动物们发发牢骚外,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历史上对李时珍的评价,李时珍医术有多厉害?

人物介绍

李时珍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贡献

本草纲目

湖北蕲州人氏李月池、李时珍父子系 明朝名医,名扬遐迩。李时珍因直面 评点包乡绅《本草书》之谬误,而结 怨乡绅。楚王子患怪疾遍访四方名医 均未奏效,经李时珍诊治而愈。李时珍不要功名利禄,但求重修《本草》 ,被安置于太医院内,但修书奏章却 被皇上驳回。于是,他便辞职返归故 里,依旧修书不辍。其间,虽遭包乡 绅讥讽与刁难,却获百姓支持。为考 察药物,李时珍带徒弟庞宪,踏遍千 山万壑,详征博采。后又遇魏郎中, 三人同心同德,备尝艰辛,详细记述 各类药草。一次,所录笔记被恶道士 抢去付之一炬,老魏为抢救笔记跌死 于山崖。李时珍受此挫折,未曾气馁 ,继续修书。后故友田恒帮助他刻印 《本草纲目》。李时珍呕心沥血三十 寒暑,年已老迈,方成此书。此时, 包乡绅欲包揽刻印,为李时珍坚拒。 田恒为刻此书,却被问罪入狱。《本 草纲目》洋洋五十二大卷,至李时珍 离世后,始得以流传民间。

李时珍造像(蒋兆和绘制)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折叠濒湖脉学

李时珍感其时代的中医脉学存有缺憾甚至谬误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于1564年(明·嘉靖43年)编著成《脉诀》,即《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为李时珍晚年所著,以号命书,是为“濒湖脉学”。《濒湖脉学》撷取明以前脉学之精华,载有二十七种脉,书中对于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要点及脉象主病,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本书说理透彻,形象生动,易学易记,适合中医基层医务工作者和脉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该书语言简明,论脉清澈,不但把临床复杂脉象总结归纳成基本的27种脉象,而且还把主要内容,即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皆以韵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诵记,因此上其书流传深广,历来受医家推崇。

《濒湖脉学》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实为中医典坟之作,是李时珍对中医学的巨大贡献。

故事典籍

死人诊活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雨湖传说

李时珍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平常运气还不错,这一次却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李言闻很丧气。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今日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活人诊死

李时珍还可以“活人断其死”的。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大吃大喝后,纵身翻越柜台,请李时珍诊脉,李时珍告诉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

善对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虫夏草九重皮。”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交给他一副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十分满意,当即答应订婚。

巧辨药性真伪

李时珍20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

这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诊所。为首的年轻人愤愤地告诉李时珍,他爹吃了这江湖郎中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他去找他算账,郎中硬说药方没错。让李时珍给看看。说完把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李时珍抓起药渣,仔细闻过,又放在嘴里嚼嚼,告诉他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日华本草》的记载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众人慨叹了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不久,又有一位医生为一名精神病人开药,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药,病人服药后很快就死了。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来,几种古药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说成是同一药物,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毫无疑问,古医药书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漏误。若不及早订正,医药界以它们为凭,以讹传讹,轻者耽误治病,重者害人性命。[10]

尝遍百草

李时珍纪念币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岁的李时珍着手按计划重修本草。由于准备充分,开头还比较顺利,但写着写着,问题就来了:所谓本草,是古代药物学的代称。它包括花草果木、鸟兽鱼虫和铅锡硫汞等众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由于其中绝大多数是植物,可以说是以植物为本,所以人们又将药物直称为“本草”。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到李时珍诞生前的400余年间,历代本草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李时珍意识到了它的分量,却仍未料到,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性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全部心中有数。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贵生药品。李时珍曾跟着捕蛇人亲自上山,捕捉到一条白花蛇,仔细一看,果然和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与婆婆治病

李时珍一路考察,一路为父老乡亲们治病,深受人们尊敬与依赖。有位老婆婆,患习惯性便秘达30年之久,虽多方治疗,终不见效。李时珍运用从民间学来的偏方,以适量的牵牛子配成药,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还有个妇女鼻腔出血,一昼夜都止不住,怎么治也不见效。李时珍用大蒜切片敷贴患者足心,不大工夫血就不流了。这个方子,也是他从民间采得的。

验证动物药性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有研究,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今阳新县)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为了找到真正的蕲蛇,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人家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对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龙峰山有个狻猊(Suānní)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说得简明准确。

鲮鲤,即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也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人物评价

编辑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本草纲目·序》: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神农本草经》:集本草者无过于此。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为什么中国迟迟不出台动物保护法?

原因是什么,俺分析了一下:一。惧怕“爱国”群众的政府:虐待动物的事件经常在网络上被曝光,大家从评论中经常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言论都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人都管不过来,还管动物”,“你不吃肉吗?杀猪就不残忍吗”这类评论往往是支持率最高的,还有一些爱国的人们关心起最底层的人来了,“好多人吃不饱穿不暖,有没有人管?”甚至还有人借此深切关注了一下非洲难民。“民意”如此啊,全国人民没有全体富裕之前,动物就先受着吧。政府默认了,顺从了,为了安抚“大众”,这种病态的民意得到了纵容。。。。。。何况这种纵容是“双赢”的,取悦了“大众”,最重要的是让政府无需投入人力物力。二。政府对出台保护法没有诚意:大家能在央视及各大电视台看到几个保护小动物的公益广告?我只看到了一个成龙拍的,而且是保护野生动物老虎的。如果政府有诚意,哪怕一时无法出台小动物保护法,是不是应该在舆论导向上作出点努力,宣传人们爱护小动物,不要随便遗弃,虐待。没有。我们看到的此类公益宣传或救助行动,都来民间组织或网络。虐杀动物,活剥浣熊的视频都来源于网上。电视中,没有任何官方的言论反对这样的虐待行为!!而我们投了太多的网络投票,签了太多了名,据说可以提交给人大,或相关政府部门的,最后都无疾而终。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