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请问这黄瓜条上流胶是怎么回事

2023-05-09 大全 85 作者:考证青年

请问这黄瓜条上流胶是怎么回事

黑星、灰霉、蔓枯病、细菌性病害、疫病都会引起黄瓜流胶病

黄瓜黑星病、蔓枯病,可用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肟菌酯,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

疫病防治药剂很多,关键在于保护+治疗剂混合使用,严重时建议使用三种成分混用,如70%烯吗嘧菌脂+霜脲氰,或烯吗+氰霜唑+甲霜灵猛锌。

细菌病害,用10亿/克解淀粉芽孢杆菌1000倍,春雷霉素,铜制剂,叶枯唑,中生菌素,氯溴异氰脲酸,辛菌胺,乙蒜素等防治即可,配合解淀粉芽孢杆菌灌根使用效果更好,对土壤中的土传病菌有较好地作用。

灰霉病用:嘧菌环胺,抑菌脲,腐霉利,嘧霉胺,百菌清等,较新成分啶酰菌胺,啶菌恶唑等

黄瓜病虫害有哪些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有幼苗期猝倒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立枯病、疫病等。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结合药物进行防治外,还要对种子和培养土进行消毒。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可防治猝倒病及黄瓜霜霉病,一般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白粉病、灰霉病、立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通常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疫病的发生。另外,常见的还有黄瓜沤根及日烧等生理性病害,要及时找出原因加以防治。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环境通风,空气湿度不可过大,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等措施综合防治。

请问这黄瓜条上流胶是怎么回事

虫害主要有瓜蚜、白粉虱、红蜘蛛、茶黄螨、黄守瓜等。对于虫害,采取药物防治效果较好。用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防治瓜蚜及白粉虱。用40%乐果1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杀灭红蜘蛛和茶黄螨。黄守瓜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加以防治。一般要每10天左右1次,连续喷2~3次。

黄瓜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黄瓜霜霉病

1.症状该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型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霜霉属真菌侵染的病害,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孢子囊直接萌发,生出芽管,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从温室黄瓜传到大田黄瓜,再从大田传播到夏秋黄瓜,然后再传播到温室黄瓜。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病菌产生的孢子囊需要83%以上的相对温度,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都需要有水滴或水膜。叶面干燥孢子囊不能萌发,2~3天中死亡,因此叶面的水滴或水蟆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如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叶面出现水滴或水膜,就有利于该病菌的萌发和侵入。病菌侵入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宜的温度为15~22℃,高于30℃时不适发病,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在有水的条件下,温度是该病发生迟早、轻重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新品种。如津研4号、津春2号、津杂2~4号、长春密剌及山东密剌等。加强栽增管理,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浇水,减少浇水次数。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结瓜后及时摘掉下部老黄叶。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者喷施1:1:100的尿素和糖的混合液,提高功能叶片糖总含量,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上午,关闭大棚温室门窗,使棚室内的温度升到45℃,最高不能超过48℃,持续2小时后适当通通,风使棚室温度逐渐下降,恢复正常温度。闭棚前一天必须浇水,植株较高的可将生长点向下压低一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

①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②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③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④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⑤72%普立克水剂600~1000倍液。

⑥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

⑦5%百菌清或5%万霉灵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每7~10天用药一 次,连续防治3~5次。

二、黄瓜白粉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后成片,长一层白色粉状物,并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脱落。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白粉菌科的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保护地栽培的地区,该病可常年发生。靠气流或雨水传播,从温室传到大田,然后再传到温室。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栽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白粉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10℃时病菌受到抑制。白粉病菌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广,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但是相对湿度低于25%时,病菌仍能萌发。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通风透光不好,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湿度过大的地块,均容易发生该病。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英雄一号、金福耐热王、金奖正阳、泰山抗热至尊宝、东方龙极绿青瓜、夏盛节节多、抗青黑绿3号等优秀黄瓜品种。保护地需熏蒸消毒,在定植前先用硫磺粉或百菌清烟剂消毒。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是每55立方米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如用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50克,分放几处于傍晚点燃后密闭**,次日早上打开门窗通风。

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棚室内通风透光,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药剂防治。

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农抗120生物制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但有时也危害茎和瓜。子叶受害,初为水渍状,圆形或卵圆形凹陷斑,以后变为黄褐色斑,干枯。叶片初受害,产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色透明膜。病斑后期质脆,易开裂穿孔。茎及果实上病斑水渍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菌脓,并向果肉部分侵害,使果肉变色,腐烂,并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细菌性病害。主要靠气流、灌溉水、雨水、昆虫、农事等传播,从气孔、水孔、伤口等处侵入。高温和高湿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在日平均温度12℃以下,湿度相对较大时发病重。栽培密度过大,磷钾肥不足,通风不良,低温高湿,重茬的地块发病重,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普遍且严重。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1.5小时,清水洗净后催芽备用。

加强栽培管理。重病的地块实行二年以上的轮作,及时通风降湿、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洒50%DT800倍液、或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用1:2:300~400倍波尔多液,或80%绿得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四、黄瓜灰霉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及幼瓜,有时也危害叶及茎。病菌多从花上开始侵染,花被害后,长出灰褐色霉层,再侵染幼瓜,造成脐部腐烂。被害幼瓜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病花和病果落在茎、叶上,导致叶发病。叶部病斑为水渍状,后为浅褐色,有轮纹,边缘明显,病斑中间有时产生褐色霉层。茎部被害,引起病部腐烂,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灰葡萄孢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靠气流,水溅和农事操作形成再侵染。病花和病果可造成再次传播。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蔓延。

3.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光照,加强通风,膜下浇水,切忌阴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粉尘剂于傍晚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每次每亩1公斤。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点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五、黄瓜枯萎病

1.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的根茎基部。幼苗发病时茎基部变黄褐,子叶萎蔫下垂,根茎部腐烂。成株期一般在结果初期发病,病株表现为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数日后,病株茎基部缢缩并有琥珀色的胶状物流出,在潮湿的情况下,茎基部会长出粉红色或白色的霉层,切开茎基部可以看到维管束变褐,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随着病情发展,病株很快枯死,茎基部易纵裂成麻丝状,很容易拔起。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镰刀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种子可远距离传播,土壤、粪肥、灌溉水、昆虫、农具等都可以传播病害。病菌生命力很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以上。因此土壤中病原菌的多少是病害发生程度的决定因素,也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连作地、土壤高湿、根部积水的地块,易促使枯萎病的发生蔓延。高温高湿是枯萎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温度24~27℃,土温在25~30℃时,病害发生快。氮肥过多,酸性土壤(PH=4.6~6.0)发病较重。线虫多的地块及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均较重。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新品种。

与非瓜类蔬菜、葱韭等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采用高垄栽培和膜下浇水的栽培技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加强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嫁接防病,用根系发达耐低温抗枯萎病的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防效可达95%以上,是目前防治黄瓜枯萎病较理想的方法。

利用夏季日光消毒,每亩用1000公斤稻草,切成4~6厘米长,均匀撒在地面上,再均匀撒上100公斤石灰,然后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盖上地膜,浇足水、然后密闭大棚或温室15~20天,当地表土温达到60~70℃时,对枯萎病菌及线虫都有较好的防效。

药剂防治。

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立枯净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7天灌一次,连续灌3次。

六、黄瓜黑星病

1.症状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叶、茎、瓜均可受害。幼苗发病子叶出现黄白色近圆形病斑,幼苗停止生长,严重时心叶枯萎,全株死亡。叶片发病,初为湿润状圆形斑,直径1~2毫米,淡黄色,后病斑易星状开裂穿孔。叶柄、瓜蔓及瓜柄受害、出现淡黄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梭形病斑,中间开裂下陷;病部可见到白色分泌物,后变成琥珀色胶状物,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瓜条被害,初产生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并有胶状物溢出,后变成琥珀色,病斑直径2~4毫米,凹陷、龟裂呈疮痂状,病部组织停止生长,致使瓜条畸形,温度大时可见天灰色霉层,瓜条一般不烂。黄瓜黑星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性角斑病叶上的病斑是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叶脉不受害,病叶不扭曲,病斑后期穿孔而不是星状开裂,瓜条被害溢出菌脓不变琥珀色,病瓜湿腐。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瓜枝孢菌侵染的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土壤中或附近在架材上及种子上越冬,从叶片、瓜、茎蔓的表皮直接穿入侵染,也可以从伤口或气孔侵入。病菌在5~30℃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以20℃为最适宜。保护地栽培重茬时间较长,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徒长,通风透光不及时,连阴雨时间较长时发现均较重。

3.防治方法种子检疫是防止种子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对种子田进行生产检疫、生产无病种子。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烟。喷药要均匀周到,幼嫩部分及生长点要喷到,每5~7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七、黄瓜疫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受害多从嫩尖染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萎蔫腐烂,病部明显缢缩,病部以上的叶片渐渐枯萎,造成干枯秃尖。叶片发病,出现圆形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很快扩展成大斑,边缘不显显,全叶腐烂。成株期发病,多从嫩枝,侧枝茎基部发病较多,病部水渍状暗绿色,明显缢缩并腐烂,病部以上茎叶枯死,病茎维管束不变色。瓜条受害,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瓜条萎缩,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黄瓜疫病与枯萎病的区别。疫病茎基部维管束不变色,在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而不是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黄瓜疫霉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种子、垃圾、肥料都能带菌,并通过灌溉水、气流及风雨传播发病。疫病的发生流行与小气候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利于病菌的发生发展,发病温度范围为5~37℃,适宜温度为28~32℃。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重茬地、连阴雨天、浇水过勤、湿度大、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施用末腐熟的有机肥等,均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

采用高垄栽培,垄面覆地膜或麦草,采用膜下暗灌,及时排除田间水,做好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工作。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并销毁。

种子消毒。可选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洗净晾干备用。或选用种子重量的0.3的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0~8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催芽备用。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10~15天灌根一次,连灌3~4次。

八、黄瓜炭疽病

1.症状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发病,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成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常有几个小病斑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产生粉红色粘稠状物,干燥情况下,病斑常开裂、穿孔。茎和叶柄上的病斑为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稍凹陷。瓜条上的病斑圆形,褐色,稍凹陷,中部开裂,后期病斑上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刺盘孢属真菌浸染的病害,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种子表面、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在适宜的条件下侵入寄主引起发病。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相对湿度87%~95%,适温为24℃时最适宜发病,湿度小于54%时不发病,温度高于28℃时发病轻。保护地栽培通风透光不好,浇水过多,连年重茬,氮肥过量,植株徒长均有利于发病。3.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从无病的植株采种。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通风透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并控制湿度在70%以下。增施磷钾肥,实行轮作,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病叶、病瓜,并及时用药防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

九、黄瓜菌核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和果实,多发生在茎基部和主侧枝分杈处,最初产生淡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部表面着生白色菌丝,茎杆内部生有黑色菌核,病部以上枝叶萎蔫枯死。果实染病多从瓜头发病,初呈水浸状腐烂,表面长满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叶部发病为灰色至淡褐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病部湿腐、长了稀疏的霉层。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并很快绕茎一周,造成幼苗猝倒。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核盘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越夏,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子囊孢子,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带菌的病花可引起再次侵染。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温度在13~20℃时有利于子囊孢子萌发,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8%~100%。菌核萌发最适宜温度为15℃时左右,在超过50℃时5分钟即可死亡。保护地栽培连作时间长,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通风早、通风量大、湿度小、光照足的发病轻。

3.防治方法土壤消毒。保护地夏季深翻30厘米,将菌核翻到土下,灌水10天以上,使子囊盘无法出土。

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采用高垄栽培,盖地膜、膜下灌水。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清除并用药防治。

加强通风透光,防止温度偏低,湿度过大的现象出现。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每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十、黄瓜蔓枯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和叶。茎和基部发病时,产生圆形或梭形黄褐色,油浸状、病斑稍凹陷,并生有琥珀色胶状物,表面散生小黑点。叶片发病后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型或半圆型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叶片病斑直径10~35厘米,少数病斑更大。病叶自下而上枯黄,不脱落,严重时只剩顶部1~2片叶。

蔓枯病与枯萎病的区别:蔓枯病多从茎表面向内部发展,维管束不变色,不会全株死亡,这是与枯萎病的重要区别。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蔓枯病为甜瓜球腔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主要以灌溉水、气流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种子带菌可引起子叶发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和徒长,连年重茬的地块容易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

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增强植物抗性,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温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每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

十一、黄瓜化瓜症的发生及防治

1.症状主要表现在新坐下的瓜纽或正在发育中的小瓜条停止生长,并由瓜尖开始逐渐变黄、干瘪,最后干枯脱落。

2.发病原因化瓜的主要原因是在雌花谢花时灌水过多,土壤透气不良,根系活力较弱,或大瓜摘的过晚,各器官争夺养分,造成幼瓜养分供给不足而黄化。在连续阴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产物少,新坐下的幼瓜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停止生长。另外光照不足,温度高、光合产物少,营养消耗得多,造成幼瓜营养不足。在氮肥充足,水量过大,光照不足,植株徒长的情况下,幼瓜的营养生长得不到充分的供给,也易造成化瓜。

3.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控制浇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提高光合强度,控制好温湿度,防止瓜秧徒长,适时采摘及适度疏瓜。

十二、黄瓜“花打顶”的发生及防治

1.症状黄瓜的“花打顶”主要发生在苗期或定植初期,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点不再向上生长,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开花节位上升,严重的在顶端开花,开花后瓜条不伸长,同时瓜秧停止生长。

2.发病原因干旱、缺肥、夜温低于15℃,土壤盐分浓度过高,根系受到伤害等因素。

3.防治方法在育苗时,加强水分和温度的管理,多施有机肥,适时移栽,并避免移栽时伤根,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适当摘除雌花,以促进生长。如果供肥不足,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十三、畸形瓜的发生及防治

1.症状及产生的原因弯曲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种植过密,结果较多,或摘叶多,雌花小,发育不全,干旱伤根,造成营养供给不足。

粗尾瓜及细尾瓜。结瓜多,土壤缺肥营养不足、干旱,或土壤盐分浓度高的条件下种植的黄瓜均易产生细尾瓜。

在钾、氮和钙素不足的情况下种植黄瓜,粗尾瓜发生较多。缺钾的地块易产生粗尾瓜。密植,光照不足,摘叶较多,高温也易产生粗尾瓜。

蜂腰瓜。高温干旱,低温多湿,多铵缺钾,缺钙和硼是蜂腰瓜发生的主要因素。

2.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摘除下部的黄叶,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防止大水漫灌,加强通风降湿。增施有机肥,及时补施钾肥和硼肥。

春季黄瓜常见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黄瓜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两种病害。

(1)症状和流行规律①猝倒病。苗期土表以上的茎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为线状,幼苗倒地死亡,子叶尚保持绿色。开始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向邻近植株蔓延,黄瓜幼苗成片猝倒死亡。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猝倒病的病原真菌在土壤表层越冬,长期存活,可随水传播,高湿条件有利发病,棚室内遇阴雨低温天气发病重。

②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根部。发病初期茎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有的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凹陷,干缩死亡,但不易折倒,病部具轮纹或淡褐色网状霉层。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且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通过流水、菌土、菌肥、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多在苗床湿度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病菌从幼苗根茎的伤口或直接穿皮侵入。阴雨多湿、土壤黏重、重茬发病重。

(2)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新土做床土,播种前对床土进行消毒。②播种前一次浇透底水,播种时用药土下铺上盖,分苗前一般不浇水,尽量提高苗床温度,注意通风换气。③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清除邻近病土,并以高浓度的药土回填病穴。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尽量不喷药,以免增加苗床湿度。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分苗,以防病害蔓延。

提示板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床土消毒、提高苗床温度、增加光照、降低湿度是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的根本措施。如一旦发现局部发病,应提早分苗,以减小损失。

黄瓜病害有哪些

(1)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在苗期子叶上出现褪绿、呈枯黄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黄瓜成株期一般先从中部叶片发病,向上、向下传播扩展,黄瓜叶上出现浅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绿色;然后变淡褐色,后期黄瓜病斑成片,黄瓜全叶干缩。湿度大时,黄瓜叶背面也会出现灰黑色霉层。

(2)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幼苗期茎基部变黄褐色或全株枯萎,多呈猝倒状。黄瓜成株期,黄瓜枯萎病发病之初黄瓜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恢复正常。后期黄瓜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复常态。

(3) 黄瓜疫病

黄瓜疫病

黄瓜苗期嫩尖呈暗绿色,似水浸状软腐,最后黄瓜全株枯死。黄瓜成株期病叶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的大病斑,湿度大时,很快形成全叶腐烂。

(4)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

黄瓜发病初期,黄瓜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部明显的连片白粉,最后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黄瓜叶片也变成枯黄色且发脆,一般不脱落。

黄瓜叶片是啥病害?请看图片。

有可能是黄瓜霜霉病初期,如果地里出现这种情况,再鉴定不出是细菌病害还是真菌病害,或者病毒病时,可以选用三氯异氰尿酸系列的分子型**剂杀菌剂,可以缓解病情。

89%的农户还看下:

下了个VR材质库

菊花繁殖的操作方法?

果树打药用隔膜泵好还是柱塞泵好

怎么用键盘切换输入法的全角和半角啊?

穿越火线疯狂宝贝好漂亮

葡萄叶子生病了!明白人进来看看!

莓茶致癌还是抗癌

瑞士奶酪火锅的介绍

螳螂怎么过冬天

高手说说,红轴机械键盘哪个牌子好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