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从火星传图有多难-业余眼光看深空通信

2023-06-24 大全 61 作者:考证青年

最近天问顺利登陆火星的消息非常热门,有同学问我,火星车、轨道器通信速率都很慢,尤其是火星车,1秒只能发2字节。想看一张图片,要等三四天,真的急死人。作为非通信专业的老师,讲给非通信专业的本科生,我想还是来几个小科普,争取用很简单的初等数学来解释这个问题。

影响传输速率,导致火星车三天多才能传回图像的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通信传输速率本身很慢。另一方面,是因为地球-火星都在自转,即使有轨道器配合中继,一天之内能构成可视的总时间少的可怜。今天,我们先讲一下第一点,就是简单计算一下,到底为什么传输速率这麽慢。注意,下面的所有公式,都不是真正精确计算电磁波的耗散。电磁波耗散与频率有关,下面的公式只是从理解的角度示意性的解释。具体的耗散公式请参考专业的资料。

1 电磁波传播的感性认识

无线电看不见摸不着。同学们可以以可见光来思考这个问题,一样一样的。火星大气很稀薄,无论是火星车还是轨道器,从它们到地球大气层之外,可以近似为真空传播。

1.1 用灯光想象电磁波

假设无限真空里一个灯泡,位于原点,某个时刻,其发出的光,会均匀地向四周传播。在传播距离R处,光的能量(功率)均匀地分布在以灯泡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表面积是 A = 4 π R 2 A=4 \pi R^2 A=4πR2。这个时候,如果你在球面上的某个位置,放置一块太阳能收集板(接收天线,理想100%效率),面积为 S,则能够收集到的能量为总能量的多少分之一呢?我们把这个倍数设为r,

r = S A = S 4 π R 2 r={S \over A}={S \over {4\pi R^2} } r=AS​=4πR2S​

火星距离地球5000万到4亿公里。为了保证在最远距离上也能通信,R取最远,即四亿公里,和 0 米,即 4 × 1 0 11 4 \times 10^{ 11} 4×1011米。

如此长的距离, A = 2.01 × 1 0 24 A = 2.01\times 10^{24} A=2.01×1024 平方米, r = y S = S / A = 4.97 × 1 0 − 25 S r = yS=S/A=4.97 \times 10 ^ {-25} S r=yS=S/A=4.97×10−25S

显然,如果使用全向点光源,能量的利用率是很差的,4.97e-25折合为对数,Y=-243dB,太大的损耗。不过,实际上天问一号上面搭载的是定向的天线,损耗比这个小。

clc;
clear;
R=4e11;
A=4*pi*R^2;
y = 1/A;
Y=10*log(y)/log(10);

1.2 “聚光灯”效应

为了把有限的功率集中指向地球,一般发射天线会采用抛物面等几何形状,把“光”也就是电磁波聚焦到一个特定的方向。最理想的当然是激光了,但限于天线的工艺和尺寸,一般做不到。关于何种天线、多大口径的天线能够把光柱聚拢到多窄,是专业的天线学科的内容。我们只使用它的结果——天线口径越大,聚光效果越好。假设,使用的天线能够把光束绝大多数能量都聚集在一个角度内,如下图所示:

主要能量都集中在半角度为a的锥体内,且均匀分布(理想),则传播距离R后,能量分布的球冠面积是

A ′ = 2 π R 2 ( 1 − cos ⁡ ( a ) ) A'=2\pi R^2 (1-\cos(a)) A′=2πR2(1−cos(a))

这个角度值和天线尺寸趋势相反。由于航天器无法用很大的天线,火星车就更小了,导致角度不会很小。一般来说,小天线能够做到a=30度以内,已经不错了。轨道器可能稍微好一些,本文就以20度作为例子,此时, A ′ = 6.0628 × 1 0 22 A'= 6.0628\times 10^{22} A′=6.0628×1022 平方米, 单位能量密度因子yp=1.6494e-23,

r ′ = S / A = S ∗ y p = 1.6494 × 1 0 − 23 S r'=S/A=S*yp=1.6494\times 10^{-23}S r′=S/A=S∗yp=1.6494×10−23S

折合对数Yp=-227.83dB,效率提高了约100倍。

a = pi* 20 /180;
Ap = 2*pi*R^2*(1-cos(a));
yp = 1/Ap;
Yp=10*log(yp)/log(10);

1.3 对数表示

前面看到,用科学计数法非常容易出错,这是因为我们大量进行乘除法。比如,真空中的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 p (mw),聚焦天线角度是a弧度,传输距离是R米,真空中接收天线位置1平方米内收集的理想功率是q(mw)

q = 1.0 2 π R 2 ( 1 − cos ⁡ ( a ) ) p q={1.0 \over {2\pi R^2 (1-\cos(a))}}p q=2πR2(1−cos(a))1.0​p

这个公式会让一些计算器溢出。对数可以把乘法除法变成加减, 而且不用考虑复杂的科学计数法。我们采用分贝表示相对的倍数,分贝毫瓦表示绝对的功率。对各个参数取10的对数,再乘以10,得到对数单位的表示。

Q = 10 l o g 10 q = 10 l o g 10 p 2 π R 2 ( 1 − cos ⁡ ( a ) ) Q={10}{q}={10}{{p} \over {2\pi R^2 (1-\cos(a))}} Q=​q=​2πR2(1−cos(a))p​

Q = 10 l o g 10 p − 10 l o g 10 2 π R 2 ( 1 − cos ⁡ ( a ) ) = P − 10 l o g 10 2 π R 2 ( 1 − cos ⁡ ( a ) ) Q={10}{p}-{10}{2\pi R^2 (1-\cos(a))}=P-{10}{2\pi R^2 (1-\cos(a))} Q=​p−​2πR2(1−cos(a))=P−​2πR2(1−cos(a))

设 Y p = − 10 l o g 10 2 π R 2 ( 1 − cos ⁡ ( a ) ) , 则 Q = P + Y p 设Yp=-{10}{2\pi R^2 (1-\cos(a))},则Q=P+Yp 设Yp=−​2πR2(1−cos(a)),则Q=P+Yp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接收位置单位平方米的功率等于发射功率减去路径的衰减Yp。我们带入具体数值:a=20度,R=4亿千米(换算为米),则:

Y p = − 10 l o g 10 2 π R 2 ( 1 − cos ⁡ ( a ) ) Yp=-{10}{2\pi R^2 (1-\cos(a))} Yp=−​2πR2(1−cos(a))

Q = P − 227.83 d B Q=P-227.83dB Q=P−227.83dB

227分贝的衰减是距离导致的几何能量衰减,在普通的通信中,真的是不可想象。

2 传播损耗的定量计算

上面推导的方法便于定性理解耗散,不过用锥角度折算聚焦增益,是很感性、不精确的。一般计算天线的指向性能,都要使用有限元工具,结合材料、尺寸、频段来仿真,并在微波暗室测量得到天线各个方向的聚焦性能。描述传播损耗与增益,一般在对数轴使用弗里斯公式+天线增益的方式进行加减运算。

2.1 弗里斯公式 2.1.1.发射部分

假设三维空间一个全向均匀的天线,向外发射电磁波。则在空间距离D处,这个球面所在位置的功率密度为

E = 1 A = 1 4 π D 2 E={1 \over A}={1 \over {4\pi D^2} } E=A1​=4πD21​

E的量纲为“每平方米”,即,如果发射能量为1单位,D距离(米)为半径的球面上,单位面积1平方米对应的能量为E单位。

2.1.2.接收部分

在D距离处,有一个等效的全向天线(一个理想振子)。全向天线阵子可以理解是一个导线,等效面积究竟是多少呢?这里用到一个全向天线的“电尺寸”概念,一个全向理想振子的等效截面积是

S = λ 2 4 π S={\^2 \over {4\pi } } S=4πλ2​

上述波长 λ \ λ单位为“米”,后面发现这个单位“米”很关键。S量纲为“平方米”

2.1.3.收发合并

收发合并后,接收到的能量密度:

R = E S = 1 4 π D 2 λ 2 4 π R=ES={1 \over {4\pi D^2} }{\^2 \over {4\pi } } R=ES=4πD21​4πλ2​

R是比例(百分比),无量纲。由于波长等于光速除以频率,即:

λ = C F \= {C\over F} λ=FC​

因此上式可以写为:

R = E S = 1 4 π D 2 C 2 4 π F 2 R=ES={1 \over {4\pi D^2} }{C^2 \over {4\pi F^2 } } R=ES=4πD21​4πF2C2​

注意,光速为 米/秒,频率单位为赫兹(Hz)

2.1.4. 带入单位得到弗里斯公式

用d千米(km)表示距离D,用 f 兆赫兹(MHz)表示频率F。这样,上述公式变为:

R = 1 4 π ( 1 0 3 d ) 2 ( 3 × 1 0 8 ) 2 4 π ( 1 0 6 f ) 2 = ( 3 40 π ) 2 ( 1 d ) 2 ( 1 f ) 2 R={1 \over {4\pi (10^3d)^2} }{(3 \^8 )^2 \over {4\pi (10^6f)^2 } }=({3\over{40\pi}})^2({1\over d})^2({1\over f})^2 R=4π(103d)21​4π(106f)2(3×108)2​=(40π3​)2(d1​)2(f1​)2

换算为分贝

Q = 10 lg ⁡ R = 20 lg ⁡ 3 40 π − 20 lg ⁡ d − 20 lg ⁡ f Q = 10\lg R=20\lg {3\over{40\pi}}-20 \lg d -20 \lg f Q=10lgR=π3​−20lgd−20lgf

Q = − 32.4 − 20 lg ⁡ d − 20 lg ⁡ f Q = -32.4-20 \lg d -20 \lg f Q=−32.4−20lgd−20lgf

这个-32.4不是温度、气压弄出来的经验值1,这个数是因为使用了MHz、Km作为单位,结合光速折算出来的确切值,保留四位小数,就是 -32.4418。

火星到地球的距离为 4e8千米,假设采用X频段进行通信,,则

Q = − 32.4 − 20 lg ⁡ 4 e 8 − 20 lg ⁡ 1 e 4 = − 284.4 d B Q = -32.4-20 \lg 4e8 -20 \lg 1e4=-284.4 dB Q=−32.4−−=−284.4dB

注意,这个损耗是假设发射天线为全向天线,接收也是全向天线时的损耗。由于接收天线的等效面积(电尺寸)在X频段很小,远远不到1平方米,所以这个值比感性认识还要低得多。

2.2.天线增益

天线的增益被定义为在某个方向、距离上收到的能量,与理想全向天线相同方向、距离上收到的能量的比值,也就是dBi (理想全向天线),没有量纲。由于能量是守恒的,在一个方向上强,其他地方就肯定弱。下图是天线工具箱输出的某类天线的方向图(来自互联网)。

由于方向图描述的是与理想全向天线相比的比例,且在理想情况下,收、发具有互换一致性,因此,可以直接结合弗里斯公式进行增益叠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天线设计软件在计算方向图时,已经通过物理尺寸、波长,把“电尺寸”和“等效截面积”因素涵盖进去了。

地面接收站,尽可能使用超级大的天线或者阵列,来保证最大的有效面积,取得更高的增益。采用高级放大器,可以获得很高的线性放大增益。

2.2.1 发射天线增益

这里用第一节的感性认识,100倍的聚焦效果来估计,就是20dB。

当然,可以采用天线工具箱进行计算,仿真得到约

A e = 22 d B A_e=22dB Ae​=22dB左右的主瓣增益。

2.2.2 接收天线增益

设天线的有效口径 d A d_A dA​,则抛物面等效面积为 T = π d A 2 4 T={\pi d_A^2 \over 4} T=4πdA2​​

与电尺寸 S = λ 2 4 π S={\^2 \over {4\pi } } S=4πλ2​ 相比,做除法,提供的增益为

A r = 10 ∗ lg ⁡ ( T / S ) = 20 ∗ lg ⁡ ( π d A λ ) A_r= 10*\lg(T/S)=20*\lg({\pi d_A \over\ }) Ar​=10∗lg(T/S)=20∗lg(λπdA​​)

带入频率、光速替换波长,

A r = 20 ∗ lg ⁡ ( π F d A C ) A_r=20*\lg({\pi F d_A \over C}) Ar​=20∗lg(CπFdA​​)

有效口径66米时,天线增益 Ar 应能达到100 dB。

参考这里。

2.3 放大器增益

接收天线后面也会跟着放大器,但是放大倍数是有限的。天问一号采用的有可能是地面低温超导放大器,或者是精密的级联组合。假设LNA低噪声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 A L A_L AL​, 则最终的有效功率:

Q R x = Q + A e + A r + A L Q_{Rx}=Q+A_e+A_r+A_L QRx​=Q+Ae​+Ar​+AL​

火星探测的轨道器的功率做不太大,不可能像广播电台一样获得电源支持,体积也不能像近地卫星这麽大。假设做到p=10瓦级别是有可能,换算到对数分贝毫瓦,为

p=10;
P=10*log(p*1000)/log(10);

我们不知道放大器的参数,现在假设 A L = 30 d B A_L=30dB AL​=30dB

接收信号强度:

Q R x = 40 − 284.4 + 20 + 100 + 30 = − 94 d B m W Q_{Rx}=40-284.4+20+100+30= -94 dBmW QRx​=40−284.4+20+100+30=−

接收到的强度为-94 (dBmW)

这个强度的信号,是可以被接收机检测的,但可能受到噪声的影响。各级电路、空间噪声造成的接收机的背景噪声都可能比这个大。如果不进行额外的处理,在FFT后,可能根本看不到信号的频谱。传统的地面的解调技术,要求先要能够从噪声中锁定信号,检测到,并捕获相位。所以,还需要额外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

3 信号处理增益

信号一旦到达接收天线后,就牵扯到载躁比的问题。到达天线的背景噪声,和信号强度的比值,在到达时刻就已经确定了。

但是,在到达信号接收与处理环节,还有额外的技术提高载躁比,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扩频技术了。在航天器的功率、带宽都已经达到器件极限的情况下,只能靠时间来换增益。我们原本发射的0,1,把它变为两串很长的序列,可以直接参考地面CDMA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3.1 时间换增益-扩频

假设用n个比特代表0,另外n比特代表1,而后收集整体的n比特长度的时间窗口内的信号进行加成,就会得到扩频增益。这里牵扯到通信专业的知识,不再展开。只要直观理解,n比特的长度的接收信号与自身做乘法累加,等于正负符号都变成平方,累加和会很大,数学期望可以理解为n倍的原始信号。噪声没有规律,和序列相乘,有正有负,加起来还是很小,数学期望不变,还是噪声。设X[i]取值为正负1,S[i]为信号,N[i]为白噪声

E ( ∑ ( X [ i ] ∗ S [ i ] ) ) = n E ( S [ i ] ) E(\sum{(X[i]*S[i])})=nE(S[i]) E(∑(X[i]∗S[i]))=nE(S[i])

E ( ∑ ( X [ i ] ∗ N [ i ] ) ) = E ( N [ i ] ) E(\sum{(X[i]*N[i])})=E(N[i]) E(∑(X[i]∗N[i]))=E(N[i])

信号的幅度提高了n倍,增益为 Ad = 10log(n)

假设我们使用了1000比特代替1比特,则增益为

Ad = 30 dB

此时,即可把等效的功率提高到 -64dBm附近,已经达到了常见器件的处理能力。

3.2 信道编码增益

由于火星距离我们太远了,延迟太大,采用具有反馈的重传是不可能的。天问工程必须采用很强的前向纠错编码。这一部分比较专业,丁老师也没有从理论搞过。但是,还是可以直观理解一些的。采用LDPC或者Turbo码,结合概率迭代,是可以继续提高系统的整体等效增益的。但是,代价是要增加额外的纠错数据。一般为了可靠,1:1甚至1:n的结构是必须的。换句话说,每1比特信息,需要2-3比特来保护。航天工程不会像地面专门讲究性价比,采用1:4的高冗余度的强力编码都是非常可能的。

4 传输速度因素

讲了这麽多,其实可以理解,为了确保可靠通信,每1比特信息,实际上要被变成3-4比特的信道编码。而后,编码后的数据,每1比特再扩展为1000比特,整体的效率可想而知。

假设 轨道器 有效的传输速率为 4Kbps,那样实际数据量为 4 * 4 * 1000 ,为,这也是一个100W的发射机比较典型的速率了。

登陆器上的小天线,如果直接给地球发,功率更弱。考虑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大小,做10W体量的发射是比较稳定的。加上天线小,理论上还要弱30dB以上,需要更强的扩频、编码,效率再除以1000,恰好是4bps附近,1秒只能传几个有效的信息位。

6 结语

与我们熟悉的井下应急通信系统不同,深空通信着重考虑的是能量的收集。井下通信,没有地面无线电的干扰,考虑的是信号自身多径衰落比较多。而且为了绕过障碍,井下需要采用很低的频率进行通信,和深空中用高频完全不同。但井下通信和搜救,也是要考虑小信号、弱信号的处理,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