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优秀!师从诺奖得主,这位88年博后小姐姐,回国即任211名校博导

2023-08-03 大全 33 作者:考证青年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读博期间,她大胆选择国内刚刚起步、课题组无人涉及的研究领域,开发出一类新材料,并首次提出其一种新特性。博后期间,她师从传奇教授,诺奖得主古迪纳夫教授。多篇论文入选封面论文、热点论文和VIP论文,回国即任职211名校教授、博导,被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一众官媒称为——“优雅的尤雅”。

出生于1988年的尤雅,2015年起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回国后即担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

从美国工作归来后,今年已经是她从事钠离子电池研究的第10个年头,然而,这位人如其名年轻的女教授却说,事业“才刚刚起步”。

尤雅,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开发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9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合作撰写专著1部,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多篇论文入选封面论文、热点论文和VIP论文。

2010年,22岁的尤雅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本科毕业,来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深造,师从郭玉国研究员。

锂电池,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1991年在日本实现商业化后,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一个问题是,锂资源储量有限,且70%分布在南美洲,我国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可否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电池,摆脱对锂资源的依赖?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尤雅注意到,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将目光锁定在了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上。

当时在国内,有关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刚刚起步;课题组里,也从来没有人涉及过该领域。尤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整天泡在实验室,与导师讨论实验方案,加班加点开展试验,反复论证实验结果,最终,开发出一类具有大的储钠空间的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并首次提出了其“(准)零应变”特性。

在此基础上,尤雅进一步展开系统研究,201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彼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材料研究所,关于新型二次电池的研究全球领先。这一年,尤雅来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

初来乍到,她第一感觉“有点失望”。学校的实验设施等硬件条件并不如国内的一些研究所,一些仪器数量有限,使用时需要排很久的队。

但很快,她就被实验室开放的学术氛围、导师的学术热情折服了。

01

师从诺奖得主、传奇教授

90岁开始研究钠离子电池,97岁获诺贝尔化学奖

如今99岁仍工作在科研一线

在美国,尤雅师从传奇教授,著名的“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教授(直译“足够好”教授)。

_诺奖校友_诺奖提名女儿被劝退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古迪纳夫可以说是一个传奇,1943年,古迪纳夫在耶鲁大学获得数学系学士学位,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到1976年,古迪纳夫一直在MIT的林肯实验室进行关于内存的材料物理研究。

54岁时,古迪纳夫才开始锂离子电池研究,并由此成为“锂电池之父”,90岁之后,他开始研究钠离子电池,97岁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成为是有史以来获得诺奖年龄最大的人。

“导师马上99岁了,仍然工作在科研一线。”

提及古迪纳夫教授,尤雅深受触动。从美国回来一年多了,尤雅时常翻看导师古迪纳夫为她修改的论文。文稿上,导师逐句勾画,手写的字迹清晰可见。

1月19日,尤雅展示导师古迪纳夫手写修改的论文。

新华社记者李伟摄

老先生快99了岁仍然坚持每天一大早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晚上很晚才回家,他的热情与坚持深深影响着尤雅。老先生办公室的门始终敞开着,他欢迎年轻人来交流,耐心聆听年轻人的观点,给他们鼓舞。这种实验室文化,尤雅看在眼中,也潜移默化地记在了心里。

让尤雅敬佩的是,老先生快99了岁仍然坚持每天清晨7点就到达了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很晚才回家,周末有时还会将工作带回家。只要不是特别忙,他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敞开,学生有疑问随时可以来讨论,他欢迎年轻人来交流,耐心聆听年轻人的观点,即使是些初阶的问题也没关系。他告诉学生:

“ knows (无人知晓所有事)”

并谦虚地表示,交流时自己也是在向同学们学习。这种实验室文化,尤雅看在眼中,也潜移默化地记在了心里。这也同时启发了尤雅,要勤于思考,敢于探析与质疑,勇敢地去做有开创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对学术的追求与热情。

博士后期间,尤雅致力于开发研究如何让钠离子电池具备更高能量的密度与更长的使用寿命。她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验技能,提出了对电极材料体相和界面的双重稳定机制,开发出在高压4.5V下仍能稳定工作的电极材料,并在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国际高影响力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同行肯定与广泛引用。

1月19日,尤雅在办公室整理科研资料。

新华社记者李伟摄

02

谈回国感受:

诺奖校友_诺奖提名女儿被劝退_

在异乡缺乏归属感、回国没有犹豫

我国相关研究、商用方面,已经领先国际

科研之余,尤雅结交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朋友,领略了多样的异国文化。但她发现,最好的朋友还是来自中国的同胞;大家喜欢的聚会与消磨时间的方式,依然与在国内时相同,最爱吃的食物是中国菜,最想念的是祖国的亲人。“身处异国他乡,内心还是缺乏归属感。”

2019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尤雅没有犹豫,选择回国。

“学校非常给力,只要年轻人愿意干、有冲劲想干,就会尽其所能地支持,校园实验用地已经很紧张了,还为我配备了一处约90平方米的实验室。”实实在在、高效的行动让尤雅倍感温暖。学校还开通绿色通道,3天内帮她办好入职手续;两天后,办公室也装修完毕。

1月19日,尤雅(右)正与实验室博士后交流实验情况。

新华社记者李伟摄

尤雅亦深感时间紧迫。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电网储能等领域获得应用,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虽然经过10年发展,我国钠离子电池研发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一些核心材料体系上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但在国际上,竞争仍十分激烈。”

入职武汉理工大学后,尤雅迅速组建起了科研团队,尤雅也迅速组建起了科研团队,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搭建起一套完备的集材料合成制备、器件组装表征、性能测试于一体的实验平台。随后,她带领团队继续致力于继续提升钠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尤雅延续了在美国时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为了赶进度,工作超过凌晨是常态。“可能我比较幸运,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容易沉浸其中。”

如今,在尤雅的团队里,博士后、博士、硕士已有15人,一群年轻人为钠离子电池研究聚在了一起。

这个寒假,校园里尤为安静。尤雅却更加忙碌了,实验室里,仪器声仍在轰鸣,一些不能间断的实验还在进行。尤雅还要帮学生修改论文,整理规划实验室的下一步工作目标……

图为尤雅在实验室指导学生。(中国青年报 朱娟娟/摄)

与古迪纳夫一样,她也尽力去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学生张丽晓记得,老师对实验要求高标准的同时,总是鼓励大家要善于找到领域内的“痛点”,科研是一个点滴积累、水滴石穿的过程,“锁定了方向,就要持之以恒为之努力。”

当前,电动车低温“趴窝”现象备受争议。电动车低温“趴窝”现象就是尤雅所找到的痛点,如何让钠离子电池更加“耐寒”、稳定安全,进而让电动车在极寒地区稳定前行,成为尤雅团队目前的科研攻关方向。据尤雅透露,目前团队已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做到电池在零下50摄氏度稳定运行。

尤雅自信地说,毫不夸张,我国在钠离子电池研究、商用方面,已经领先国际。面向未来,让科研中许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让钠离子电池走向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坚持攻关、追求新的突破,年轻人使命在肩。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