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Java-集合框架(刨析源码,深层讲解)

2023-10-19 大全 27 作者:考证青年

Java 集合框架 3. 子接口之一:List接口 3.3 List实现类之一: 3.4 List实现类之二: 3.5 List实现类之三: 3.6 、、三者的异同? 4. 子接口之二:Set接口 4.3 Set实现类之二: 4.4 Set实现类之三: 四、Map接口 3. Map实现类之一: 4. Map实现类之二: 5. Map实现类之三: 6. Map实现类之四: 7. Map实现类之四: 五、 工具类

前言

本博主将用CSDN记录软件开发求学之路上亲身所得与所学的心得与知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博主!

也许一个人独行,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结伴而行,才能走的更远!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互相学习,欢迎关注!

一、引入

(1) 一方面,面向对象语言对事物的体现都是以对象的形式,为了方便对多个对象的操作,就要对对象进行存储。

(2)另一方面,使用Array存储对象方面具有一些弊端,而Java集合就像一种容器,可以动态地把多个对象的引用放入容器中。

⭕ 数组在内存存储方面的特点:

⭕ 数组在存储数据方面的弊端:

二、概述

(1)Java集合类可以用于存储数量不等的多个对象,还可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关联数组。

(2)体系分布:

Java 集合可分为 和 Map两种体系。

⭕ 接口:单列数据,定义了存取一组对象的方法的集合。

(实线表示“继承”,虚线表示“实现”)

● List:元素有序、可重复的集合。–>“动态”数组

● Set:元素无序、不可重复的集合

⭕ Map接口:双列数据,保存具有映射关系“key-value对”的集合

(实线表示“继承”,虚线表示“实现”)

三、接口 1. 概述

(1)接口是 List、Set 和 Queue接口的父接口,该接口里定义的方法既可用于操作Set集合,也可用于操作 List 和 Queue 集合。

(2)JDK不提供此接口的任何直接实现,而是提供更具体的子接口(如:Set和List)实现。

(3)在 Java5 之前,Java 集合会丢失容器中所有对象的数据类型,把所有对象都当成 类型处理;从JDK 5.0增加了泛型以后,Java 集合可以记住容器中对象的数据类型。

2. 方法 2.1 添加 方法一方法二

add( obj)

( coll)

2.2 获取有效元素的个数 方法

int size()

2.3 清空集合 方法

void clear()

2.4 判断是否是空集合 方法

()

2.5 判断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方法一方法二

( obj)

( c)

通过调用元素的方法来(挨个)比较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2.6 删除 方法一方法二

( obj)

( coll)

通过调用元素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是要删除的某个元素,只会删除找到的第一个元素/删除当前集合里的指定某个子集合,即取当前集合的差集

2.7 取两个集合的交集 方法

( c)

把交集的结果存在当前集合中

2.8 判断集合是否相等 方法

( obj)

2.9 转成对象数组 方法

[] ()

2.10 获取集合对象的哈希值 方法

()

2.11 遍历 方法

()

返回迭代器对象,用于集合遍历

2.12 代码演示

@Test
public void test1(){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add(Object e):将元素e添加到集合coll中coll.add("AA");coll.add("BB");coll.add(123);//自动装箱coll.add(new Date());//size():获取添加的元素的个数System.out.println(coll.size());//4//addAll(Collection coll1):将coll1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的集合中Collection coll1 = new ArrayList();coll1.add(456);coll1.add("CC");coll.addAll(coll1);System.out.println(coll.size());//6System.out.println(coll);//[AA, BB, 123, Tue Apr 19 22:51:41 CST 2022, 456, CC]//clear():清空集合元素coll.clear();//isEmpty():判断当前集合是否为空System.out.println(coll.isEmpty());//true}

@Testpublic void test2(){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coll.add(123);coll.add(456);
//        Person p = new Person("Jerry",20);
//        coll.add(p);coll.add(new Person("Jerry",20));coll.add(new String("Tom"));coll.add(false);//1.contains(Object obj):判断当前集合中是否包含obj//我们在判断时会调用obj对象所在类的equals()。boolean contains = coll.contains(123);System.out.println(contains);//true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new String("Tom")));//true
//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p));//true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new Person("Jerry",20)));//false //2.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1):判断形参coll1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存在于当前集合中。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4567);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All(coll1));//false}

@Testpublic void test3(){//3.remove(Object obj):从当前集合中移除obj元素。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coll.add(123);coll.add(456);coll.add(new Person("Jerry",20));coll.add(new String("Tom"));coll.add(false);coll.remove(1234);System.out.println(coll);//[123, 456, Person@621be5d1, Tom, false]coll.remove(new Person("Jerry",20));System.out.println(coll);//[123, 456, Person@621be5d1, Tom, false]//4.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1):差集:从当前集合中移除coll1中所有的元素。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456);coll.removeAll(coll1);System.out.println(coll);//[Person@621be5d1, Tom, false]}

    @Testpublic void test4(){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coll.add(123);coll.add(456);coll.add(new Person("Jerry",20));coll.add(new String("Tom"));coll.add(false);//5.retainAll(Collection coll1):交集:获取当前集合和coll1集合的交集,并返回给当前集合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456,789);coll.retainAll(coll1);System.out.println(coll);//[123, 456]//6.equals(Object obj):要想返回true,需要当前集合和形参集合的元素都相同。Collection coll2 = new ArrayList();coll2.add(456);coll2.add(123);coll2.add(new Person("Jerry",20));coll2.add(new String("Tom"));coll2.add(false);System.out.println(coll.equals(coll2));//false}

   @Testpublic void test5()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coll.add(123);coll.add(456);coll.add(new Person("Jerry", 20));coll.add(new String("Tom"));coll.add(false);//7.hashCode():返回当前对象的哈希值System.out.println(coll.hashCode());//1412105286//8.集合 --->数组:toArray()Object[] arr = coll.toArray();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System.out.println(arr[i]);}//123//456//Person@621be5d1//Tom//false//拓展:数组 --->集合:调用Arrays类的静态方法asList()List<String> list = Arrays.asList(new String[]{"AA", "BB", "CC"});System.out.println(list);//[AA, BB, CC]List arr1 = Arrays.asList(new int[]{123, 456});System.out.println(arr1.size());//1List arr2 = Arrays.asList(new Integer[]{123, 456});System.out.println(arr2.size());//2}
}

3. 子接口之一:List接口 3.1 概述

(1)鉴于Java中数组用来存储数据的局限性,我们通常使用List替代数组。

(2)List集合类中元素有序、且可重复,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对应的顺序索引,即“动态”数组,替换原有的数组。

(3)List容器中的元素都对应一个整数型的序号记载其在容器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序号存取容器中的元素。

(4)JDK API中List接口的实现类常用的有:、和。

3.2 方法

List除了从集合继承的方法外,List 集合里还添加了一些根据索引来操作集合元素的方法。

方法描述

void add(int index, ele)

在index位置插入ele元素

(int index, eles)

从index位置开始将集合eles中的所有元素添加进来

get(int index)

获取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

int ( obj)

返回obj在集合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int ( obj)

返回obj在当前集合中末次出现的位置

(int index)

移除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并返回此元素

set(int index, ele)

设置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为ele

List (int , int )

返回从到位置的子集合

常用方法总结:

作用方法

add( obj)

(int index) / ( obj)

set(int index, ele)

get(int index)

add(int index, ele)

长度

size()

遍历

①迭代器方式 ② 增强for循环 ③ 普通的循环

3.2.1 代码演示

@Testpublic void test1(){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23);list.add(456);list.add("AA");list.add(new Person("Tom",12));list.add(456);System.out.println(list);//[123, 456, AA, Person@621be5d1, 456]//void add(int index, Object ele):在index位置插入ele元素list.add(1,"BB");System.out.println(list);//[123, BB, 456, AA, Person@621be5d1, 456]//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les):从index位置开始将eles中的所有元素添加进来List list1 = Arrays.asList(1, 2, 3);list.addAll(list1);//        list.add(list1);System.out.println(list.size());//9//Object get(int index):获取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System.out.println(list.get(0));//123}

  @Testpublic void test2(){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23);list.add(456);list.add("AA");list.add(new Person("Tom",12));list.add(456);//int indexOf(Object obj):返回obj在集合中首次出现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返回-1.int index = list.indexOf(4567);System.out.println(index);//-1//int lastIndexOf(Object obj):返回obj在当前集合中末次出现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返回-1.System.out.println(list.lastIndexOf(456));//4//Object remove(int index):移除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并返回此元素Object obj = list.remove(0);System.out.println(obj);//123System.out.println(list);//[456, AA, Person@621be5d1, 456]//Object set(int index, Object ele):设置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为elelist.set(1,"CC");System.out.println(list);//[456, CC, Person@621be5d1, 456]//List subList(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返回从fromIndex到toIndex位置的左闭右开区间的子集合List subList = list.subList(2, 4);System.out.println(subList);//[Person@621be5d1, 456]System.out.println(list);//[456, CC, Person@621be5d1, 456]}

 @Testpublic void test3(){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23);list.add(456);list.add("AA");//方式一:Iterator迭代器方式Iterator iterator = list.iterator();while(iterator.hasNext()){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123//456//AA//方式二:增强for循环for(Object obj : list){System.out.println(obj);}//123//456//AA//方式三:普通for循环for(int i = 0;i < list.size();i++){System.out.println(list.get(i));}//123//456//AA}

3.3 List实现类之一: 3.3.1 概述

⭕ 作为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

⭕ 线程不安全的,效率高;

⭕ 底层使用[] 存储。

3.3.2 源码分析

⭕ jdk 7:

空参的构造器中,底层默认创建了长度是10的[]数组。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23);//elementData[0] = new Integer(123);

如果此次的添加导致底层数组容量不够,则扩容。

默认情况下,扩容为原来的容量的1.5倍,同时需要将原有数组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建议开发中使用带参的构造器:默认创建指定长度的数组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int capacity)//默认创建指定长度的数组

⭕ jdk 8:

底层[] 初始化为{},并没有创建长度为10的数组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第一次调用add()时,底层才创建了长度10的数组,并将数据123添加[0]

list.add(123);

后续的添加和扩容操作与jdk7相同。

结论:jdk7中的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饿汉式,而jdk8中的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懒汉式,延迟了数组的创建,节省内存。

3.4 List实现类之二:

3.4.1 概述

⭕ 对于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使用此类效率比高;

⭕ 底层使用双向链表存储。

⭕ :双向链表,内部没有声明数组,而是定义了Node类型的first和last,

用于记录首末元素。同时,定义内部类Node,作为中保存数据的基本结构。

⭕ Node除了保存数据,还定义了两个变量:

prev变量记录前一个元素的位置

next变量记录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3.4.2 源码分析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内部声明了Node类型的first和last属性,默认值为nulllist.add(123);//将123封装到Node中,创建了Node对象。 //Node定义为:(体现了LinkedList的双向链表的说法)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E item;Node<E> next;Node<E> prev;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this.item = element;this.next = next;this.prev = prev;}
}

3.5 List实现类之三: 3.5.1 概述

⭕ 作为List接口的古老实现类。

⭕ 线程安全的,效率低。

⭕ 底层使用[] 存储。

⭕在各种list中,最好把作为缺省选择。当插入、删除频繁时,使用;总是比慢,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新增方法:

方法

void ( obj)

void ( obj,int index)

void ( obj,int index)

void ( obj)

void ()

3.5.2 源码分析

jdk7和jdk8中通过()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底层都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 在扩容方面,默认扩容为原来的数组长度的2倍。

3.6 、、三者的异同?

⭕ 同:

① 三个类都是实现了List接口。

② 存储数据的特点相同: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 不同:见上

4. 子接口之二:Set接口 4.1 概述

⭕ Set接口是的子接口,set接口没有提供额外的方法。

⭕ 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Set 集合不允许包含相同的元素,如果试把两个相同的元素加入同一个 Set 集合中,则添加操作失败。

⭕ Set 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同不是使用 == 运算符,而是根据 () 方法。

⭕ 要求:

向Set(主要指:、)中添加的数据,其所在的类一定要重写()和(),且重写的()和()尽可能保持一致性: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重写两个方法的小技巧:对象中用作 () 方法比较的 Field,都应该用来计算 值。

⭕ 重写 () 方法的基本原则

⭕ 重写 () 方法的基本原则

以自定义的类为例,何时需要重写()?

当一个类有自己特有的“逻辑相等”概念,当改写()的时候,总是要改写(),根据一个类的()方法(改写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实例有可能在逻辑上是相等的,但是,根据.()方法, 它们仅仅是两个对象。

因此,违反了“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结论:重写方法的时候一般都需要同时复写方法。通常参与计算的对象的属性也应该参与到()中进行计算。

4.2 Set实现类之一: 4.2.1 概述

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4.2.2 添加元素的过程

我们向中添加元素a,首先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方法,计算元素a的哈希值,此哈希值接着通过某种算法计算出在底层数组中的存放位置(即为:索引位置),判断数组此位置上是否已经有元素:

如果此位置上没有其他元素,则元素a添加成功。 —>情况1如果此位置上有其他元素b(或以链表形式存在的多个元素),则比较元素a与元素b的hash值:

2.1 如果hash值不相同,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2.2 如果hash值相同,进而需要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方法:

()返回true,元素a添加失败

()返回false,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3

对于添加成功的情况2和情况3而言:元素a与已经存在指定索引位置上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jdk 7 :元素a放到数组中,指向原来的元素。

jdk 8 :原来的元素在数组中,指向元素a

口诀:七上八下

4.2.3 代码演示

   @Testpublic void test(){Set set = new HashSet();set.add(456);set.add(123);set.add(123);set.add("AA");set.add("CC");set.add(new User("Tom",12));set.add(new User("Tom",12));set.add(129);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while(iterator.hasNext()){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AA//CC//129//456//User@621be5d1//User@573fd745//123}

4.3 Set实现类之二: 4.3.1 概述

⭕ 是 的子类。

⭕ 根据元素的值来决定元素的存储位置,但它同时使用双向链表维护元素的次序,这使得元素看起来是以插入顺序保存的。在添加数据的同时,每个数据还维护了两个引用,记录此数据前一个数据和后一个数据。

⭕ 插入性能略低于 ,但在迭代访问Set里的全部元素时有很好的性能。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效率高于。

⭕ 不允许集合元素重复。

4.3.2 代码演示

    @Testpublic void test(){Set set = new LinkedHashSet();set.add(456);set.add(123);set.add(123);set.add("AA");set.add("CC");set.add(new User("Tom",12));set.add(new User("Tom",12));set.add(129);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while(iterator.hasNext()){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456//123//AA//CC//User@621be5d1//User@573fd745//129////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4.4 Set实现类之三: 4.4.1 概述

⭕ 是接口的实现类,可以确保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

⭕ 底层使用红黑树结构存储数据。

⭕ 向中添加的数据,要求是相同类的对象。

⭕ 两种排序方法:自然排序和定制排序。默认情况下,采用自然排序。

特点:有序,查询速度比List快

4.4.2 排序—自然排序

⭕ 如果试图把一个对象添加到 时,则该对象的类必须实现 接口,实现 的接口的类必须实现( obj) 方法,两个对象即通过( obj) 方法的返回值来比较大小。

⭕ 向 中添加元素时,只有第一个元素无须比较()方法,后面添加的所有元素都会调用()方法进行比较。

⭕ 因为只有相同类的两个实例才会比较大小,所以向 中添加的应该是同 一个类的对象。

⭕ 对于 集合而言,它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的唯一标准是:两个对象通过 ( obj)方法比较返回值。

⭕ 当需要把一个对象放入 中,重写该对象对应的 () 方法时,应保证该方法与 ( obj) 方法有一致的结果:如果两个对象通过 () 方法比较返回 true,则通过 ( obj)方法比较应返回 0。否则,让人难以理解。

4.4.3 排序—定制排序

⭕ 的自然排序要求元素所属的类实现接口,如果元素所属的类没有实现接口,或不希望按照升序(默认情况)的方式排列元素或希望按照 其它属性大小进行排序,则考虑使用定制排序。

⭕ 定制排序,通过接口来实现。需要重写(T o1,T o2)方法。

⭕ 利用int (T o1,T o2)方法,比较o1和o2的大小:如果方法返回正整数,则表示o1大于o2;如果返回0,表示相等;返回负整数,表示o1小于o2。

⭕ 要实现定制排序,需要将实现接口的实例作为形参传递给的构 造器。此时,仍然只能向中添加类型相同的对象。否则发生异常。

⭕ 使用定制排序判断两个元素相等的标准是:通过比较两个元素返回了0。

4.4.4 代码演示

@Testpublic void test(){Comparator com = new Comparator() {//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Override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if(o1 instanceof User && o2 instanceof User){User u1 = (User)o1;User u2 = (User)o2;return Integer.compare(u1.getAge(),u2.getAge());}else{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输入的数据类型不匹配");}}};TreeSet set = new TreeSet(com);set.add(new User("Tom",12));set.add(new User("Jerry",32));set.add(new User("Jim",2));set.add(new User("Mike",65));set.add(new User("Mary",33));set.add(new User("Jack",33));set.add(new User("Jack",56));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while(iterator.hasNext()){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User@621be5d1//User@573fd745//User@15327b79//User@4f2410ac//User@722c41f4//User@5b80350b}

 @Testpublic void test1(){TreeSet set = new TreeSet();//失败:不能添加不同类的对象
//        set.add(123);
//        set.add(456);
//        set.add("AA");
//        set.add(new User("Tom",12));//举例一:
//        set.add(34);
//        set.add(-34);
//        set.add(43);
//        set.add(11);
//        set.add(8);//举例二:set.add(new User("Tom",12));set.add(new User("Jerry",32));set.add(new User("Jim",2));set.add(new User("Mike",65));set.add(new User("Jack",33));set.add(new User("Jack",56));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while(iterator.hasNext()){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四、Map接口 1. 概述

⭕ Map接口与接口并列存在。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key-value —类似于高中的函数:y = f(x)。

⭕ Map中的key和value都可以是任何引用类型的数据。

⭕ Map中的key: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有的key,常用类作为Map的“键” —> key所在的类要重写()和()(以为例)

⭕ Map中的value:无序的、可重复的,使用存储所有的value —>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

⭕ 一个键值对:key-value构成了一个Entry对象。Map中的entry: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有的entry

⭕ key和value之间存在单向一对一关系,即通过指定的key总能找到唯一的、确定的 value

⭕ Map接口的常用实现类:、、和。其中,是Map接口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现类。

2. Map中定义的方法

⭕ 添加、删除、修改操作:

方法描述

put( key, value)

将指定key-value添加到(或修改)当前map对象中

void (Map m)

将m中的所有key-value对存放到当前map中

( key)

移除指定key的key-value对,并返回value

void clear()

清空当前map中的所有数据

⭕ 元素查询的操作:

方法描述

get( key)

获取指定key对应的value

( key)

是否包含指定的key

( value)

是否包含指定的value

int size()

返回map中key-value对的个数

()

判断当前map是否为空

( obj)

判断当前map和参数对象obj是否相等

( key, V )

当Map集合中存在这个key时,就使用这个key对应的value值,否则就使用默认值,意味着就算出现key to null这种键值对时,依然返回null而不是默认值

⭕ 元视图操作的方法:

方法描述

Set ()

返回所有key构成的Set集合

()

返回所有value构成的集合

Set ()

返回所有key-value对构成的Set集合

⭕ 总结:常用方法:

作用方法

添加

put( key, value)

删除

( key)

修改

put( key, value)

查询

get( key)

长度

size()

遍历

() / () / ()

2.1 代码演示

    @Testpublic void test1(){Map map = new HashMap();
//        map = new Hashtable();map.put(null,123);}

    @Testpublic void test2(){Map map = new HashMap();map = new LinkedHashMap();map.put(123,"AA");map.put(345,"BB");map.put(12,"CC");System.out.println(map);//{123=AA, 345=BB, 12=CC}}

   /*添加、删除、修改操作:Object 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将指定key-value添加到(或修改)当前map对象中void putAll(Map m):将m中的所有key-value对存放到当前map中Object remove(Object key):移除指定key的key-value对,并返回valuevoid clear():清空当前map中的所有数据*/@Testpublic void test3(){Map map = new HashMap();//添加map.put("AA",123);map.put(45,123);map.put("BB",56);//修改map.put("AA",87);System.out.println(map);//{AA=87, BB=56, 45=123}Map map1 = new HashMap();map1.put("CC",123);map1.put("DD",123);map.putAll(map1);System.out.println(map);//{AA=87, BB=56, CC=123, DD=123, 45=123}//remove(Object key)Object value = map.remove("CC");System.out.println(value);//123System.out.println(map);//{AA=87, BB=56, DD=123, 45=123}//clear()map.clear();//与map = null操作不同System.out.println(map.size());//0System.out.println(map);//{}}

   /*元素查询的操作:Object get(Object key):获取指定key对应的value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是否包含指定的key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是否包含指定的valueint size():返回map中key-value对的个数boolean isEmpty():判断当前map是否为空boolean equals(Object obj):判断当前map和参数对象obj是否相等*/@Testpublic void test4(){Map map = new HashMap();map.put("AA",123);map.put(45,123);map.put("BB",56);// Object get(Object key)System.out.println(map.get(45));//123//containsKey(Object key)boolean isExist = map.containsKey("BB");System.out.println(isExist);//trueisExist = map.containsValue(123);System.out.println(isExist);//truemap.clear();System.out.println(map.isEmpty());//true}

 /*元视图操作的方法:Set keySet():返回所有key构成的Set集合Collection values():返回所有value构成的Collection集合Set entrySet():返回所有key-value对构成的Set集合*/@Testpublic void test5(){Map map = new HashMap();map.put("AA",123);map.put(45,1234);map.put("BB",56);//遍历所有的key集:keySet()Set set = map.keySet();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while(iterator.hasNext()){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AA//BB//45System.out.println();//遍历所有的value集:values()Collection values = map.values();for(Object obj : values){System.out.println(obj);}//123//56//1234System.out.println();//遍历所有的key-value//方式一:entrySet()Set entrySet = map.entrySet();Iterator iterator1 = entrySet.iterator();while (iterator1.hasNext()){Object obj = iterator1.next();//entrySet集合中的元素都是entry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obj;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AA---->123//BB---->56//45---->1234System.out.println();//方式二:Set keySet = map.keySet();Iterator iterator2 = keySet.iterator();while(iterator2.hasNext()){Object key = iterator2.next();Object value = map.get(key);System.out.println(key + "=====" + value);}//AA=====123//BB=====56//45=====1234}

3. Map实现类之一: 3.1 概述

⭕ 作为Map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效率高,可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 是 Map接口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现类。

⭕ 允许使用null键和null值,与一样,不保证映射的顺序。

⭕ 所有的key构成的集合是Set: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所以,key所在的类要重写: ()和()

⭕ 所有的value构成的集合是:无序的、可以重复的。所以,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

⭕ 一个key-value构成一个entry,所有的entry构成的集合是Set:无序的、不可重复的

⭕ 判断两个 key 相等的标准是:两个 key 通过 () 方法返回 true, 值也相等。

⭕ 判断两个 value相等的标准是:两个 value 通过 () 方法返回 true。

⭕ 的存储结构

JDK 7及以前版本:是数组+链表结构(即为链地址法)

JDK8版本发布以后:是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

3.2 的底层实现原理

⭕ jdk7:

map = new ():在实例化以后,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6的一维数组Entry[] table。

map.put(key1,):…可能已经执行过多次put…

首先,调用key1所在类的()计算key1哈希值,此哈希值经过某种算法计算以

后,得到在Entry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为空,此时的key1-添加成功。 ----情况1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不为空,(意味着此位置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以链表形式存在)),比较key1和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的哈希值:

2.1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都不相同,此时key1-添加成功。-—情况2

2.2

如果key1的哈希值和已经存在的某一个数据key2-的哈希值相同,继续比较:调用key1所在类的(key2)方法,比较:

如果()返回false:此时key1-添加成功。----情况3

如果()返回true:使用替换。

补充:关于情况2和情况3:此时key1-和原来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在不断的添加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超出临界值(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时,扩容。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为原来容量的2倍,并将原有的数据复制过来。

⭕ jdk8 相较于jdk7在底层实现方面的不同:

new ():底层没有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

jdk 8底层的数组是:Node[],而非Entry[]。

首次调用put()方法时,底层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jdk7底层结构只有:数组+链表。jdk8中底层结构:数组+链表+红黑树。

形成链表时,七上八下(jdk7:新的元素指向旧的元素。jdk8:旧的元素指向新的元素)

当数组的某一个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以链表形式存在的数据个数 > 8 且当前数组的长度 > 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3.3 源码中的重要常量 常量描述

CITY

的默认容量,16

的最大支持容量,2^30

的默认加载因子

中链表长度大于该默认值,转化为红黑树

中红黑树存储的Node小于该默认值,转化为链表

桶中的Node被树化时最小的hash表容量。(当桶中Node的数量达到需要变红黑树时,若hash表容量小于时,此时应执行扩容操作这个的值至少是的4倍。)

table

存储元素的数组,总是2的n次幂

存储具体元素的集

size

中存储的键值对的数量

扩容和结构改变的次数。

扩容的临界值,=容量*填充因子

填充因子

3.4 的存储结构:JDK 1.8之前

⭕ 的内部存储结构其实是数组和链表的结合。当实例化一个时,系统会创建一个长度为的Entry数组,这个长度在哈希表中被称为容量 (),在这个数组中可以存放元素的位置我们称之为“桶”(),每个都有自己的索引,系统可以根据索引快速的查找中的元素。

⭕ 每个中存储一个元素,即一个Entry对象,但每一个Entry对象可以带一个引

用变量,用于指向下一个元素,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Entry链。 而且新添加的元素作为链表的head。

⭕ 添加元素的过程:

向中添加(key,value),需要首先计算中key的哈希值(根据key所在类的()计算得到),此哈希值经过处理以后,得到在底层Entry[]数组中要存储的位置i。如果位置i上没有元素,则直接添加成功。如果位置i上已经存在(或还有链表存在的,),则需要通过循环的方法,依次比较中key和其他的entry。如果彼此hash值不同,则直接添加成功。如果

hash值不同,继续比较二者是否。如果返回值为true,则使用的value

去替换为true的entry的value。如果遍历一遍以后,发现所有的返回都

为false,则仍可添加成功。指向原有的entry元素。

⭕ 的扩容 :

当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hash冲突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的数组进行扩容,而在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 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

⭕ 那么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呢?

当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数组总大小,不是数组中个数

size) 时 , 就会进行数组扩容 , 的默认值()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CITY)为16,那么当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这个值就是代码中的值,也叫做临界值)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中元素的个数, 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的性能。

⭕ 的内部存储结构其实是数组+链表+树的结合。

当实例化一个时,会初始化和,在put第一对映射关系时,系统会创建一个长度为的Node数组,这个长度在哈希表中被称为容量(),在这个数组中可以存放元素的位置我们称之为“桶”(),每个都有自己的索引,系统可以根据索引快速的查找中的元素。

⭕ 每个中存储一个元素,即一个Node对象,但每一个Node对象可以带一个引用变量next,用于指向下一个元素,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Node链。也可能是一个一个对象,每一个对象可以有两个叶子结点left和right,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树。而新添加的元素作为链表的last,或树的叶子结点。

⭕ 那么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和树形化呢?

当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数组总大小,不是数组中个数

size) 时 , 就会进行数组扩容 , 的默认 值

()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CITY)为16,那么当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这个值就是代码中的值,也叫做临界值) 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 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的性能。

⭕ 当中的其中一个链的对象个数如果达到了8个,此时如果没有

达到64,那么会先扩容解决,如果已经达到了64,那么这个链会变成树,结点类型由Node变成类型。当然,如果当映射关系被移除后,下次方法时判断树的结点个数低于6个,也会把树再转为链表。

⭕ 关于映射关系的key是否可以修改?:不要修改

映射关系存储到中会存储key的hash值,这样就不用在每次查找时重新计算

每一个Entry或Node()的hash值了,因此如果已经put到Map中的映射关系,再修改key的属性,而这个属性又参与值的计算,那么会导致匹配不上。

⭕ 总结:

map = new ();//默认情况下,先不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当首次调用map.put()时,再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数组为Node类型,在jdk7中称为Entry类型

形成链表结构时,新添加的key-value对在链表的尾部(七上八下)

当数组指定索引位置的链表长度>8时,且map中的数组的长度> 64时,此索引位置 上的所有key-value对使用红黑树进行存储。

⭕ 面试题:负载因子值的大小,对有什么影响?

负载因子的大小决定了的数据密度。

负载因子越大密度越大,发生碰撞的几率越高,数组中的链表越容易长,造成查询或插入时的比较次数增多,性能会下降。

负载因子越小,就越容易触发扩容,数据密度也越小,意味着发生碰撞的几率越小,数组中的链表也就越短,查询和插入时比较的次数也越小,性能会更高。但是会浪费一定的内容空间。而且经常扩容也会影响性能,建议初始化预设大一点的空间。

按照其他语言的参考及研究经验,会考虑将负载因子设置为0.7~0.75,此时平均检索长度接近于常数。

4. Map实现类之二: 4.1 概述

⭕ 是 的子类 。

⭕ 在存储结构的基础上,使用了一对双向链表来记录添加元素的顺序。

⭕ 与类似, 可以维护 Map 的迭代 顺序:迭代顺序与 Key-Value对的插入顺序一致,保证在遍历map元素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实现遍历。

原因:在原有的底层结构基础上,添加了一对指针,指向前一个和后一个元素。

⭕ 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此类执行效率高于。

4.2 底层结构

⭕ 中的内部类:Node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 中的内部类:Entry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5. Map实现类之三: 5.1 概述

⭕ 存储 Key-Value 对时,需要根据 key-value 对进行排序。

⭕ 可以保证所有的 Key-Value 对处于有序状态。

⭕ 底层使用红黑树结构存储数据。

⭕ 保证按照添加的key-value对进行排序,实现排序遍历。此时考虑key的自然排序或定制排序:

自然排序: 的所有的 Key 必须实现 接口,而且所有的 Key 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否则将会抛出

定制排序:创建 时,传入一个 对象,该对象负责对 中的所有 key进行排序。此时不需要 Map 的 Key 实现 接口

⭕ 判断两个key相等的标准:两个key通过()方法或者()方法返回0。

5.2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TreeMapTest {//向TreeMap中添加key-value,要求key必须是由同一个类创建的对象//因为要按照key进行排序:自然排序 、定制排序//自然排序@Testpublic void test1(){TreeMap map = new TreeMap();User u1 = new User("Tom",23);User u2 = new User("Jerry",32);User u3 = new User("Jack",20);User u4 = new User("Rose",18);map.put(u1,98);map.put(u2,89);map.put(u3,76);map.put(u4,100);Set entrySet = map.entrySet();Iterator iterator1 = entrySet.iterator();while (iterator1.hasNext()){Object obj = iterator1.next();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obj;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定制排序@Testpublic void test2(){TreeMap map = new TreeMap(new Comparator() {@Override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if(o1 instanceof User && o2 instanceof User){User u1 = (User)o1;User u2 = (User)o2;return Integer.compare(u1.getAge(),u2.getAge());}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输入的类型不匹配!");}});User u1 = new User("Tom",23);User u2 = new User("Jerry",32);User u3 = new User("Jack",20);User u4 = new User("Rose",18);map.put(u1,98);map.put(u2,89);map.put(u3,76);map.put(u4,100);Set entrySet = map.entrySet();Iterator iterator1 = entrySet.iterator();while (iterator1.hasNext()){Object obj = iterator1.next();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obj;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6. Map实现类之四: 6.1 概述

⭕ 是个古老的 Map 实现类,JDK1.0就提供了。不同于,是线程安全的,但效率低;不能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 实现原理和相同,功能相同。底层都使用哈希表结构,查询速度快,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用。

⭕与的比较

与不同, 不允许使用 null 作为 key 和 value 。

与一样,也不能保证其中 Key-Value 对的顺序。

⭕ 判断两个key相等、两个value相等的标准,与一致。

7. Map实现类之四: 7.1 概述

⭕ 类是 的子类,该对象用于处理属性文件 。

⭕ 由于属性文件里的 key、value都是字符串类型,所以 里的 key 和 value 都是字符串类型。

⭕ :常用来处理配置文件。

⭕ 存取数据时,建议使用( key, value)方法和 ( key)方法 。

Properties pros = new Properties();
pros.load(new FileInputStream("jdbc.properties")); 
String user =pros.getProperty("user"); 
System.out.println(user);

7.2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PropertiesTest {//Properties:常用来处理配置文件。key和value都是String类型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try {Properties pros = new Properties();fis = new FileInputStream("jdbc.properties");pros.load(fis);//加载流对应的文件String name = pros.getProperty("name");String password = pros.getProperty("password");System.out.println("name = " + name + ", password = " + password);}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if(fis != null){try {fis.close();}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五、 工具类 1. 概述

⭕ 工具类是一个操作数组的工具类:

⭕ 是一个操作 Set、List 和 Map 等集合的工具类

⭕ 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的方法对集合元素进行排序、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还提供了对集合对象设置不可变、对集合对象实现同步控制等方法。

2. 工具类方法

⭕ 排序操作:(均为方法)

方法描述

(List)

反转 List 中元素的顺序

(List)

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随机排序

sort(List)

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对指定 List 集合元素按升序排序

sort(List,)

根据指定的 产生的顺序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排序

swap(List,int, int)

将指定 list 集合中的 i 处元素和 j 处元素进行交换

⭕查找、替换操作:

方法描述

max()

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max(,)

根据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min()

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小元素

min(,)

根据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小元素

int (,)

返回指定集合中指定元素的出现次数

void copy(List dest,List src)

将src中的内容复制到dest中

(List list, , )

使用新值替换List 对象的所有旧值

⭕同步控制操作:

类中提供了多个 () 方法,该方法可使将指定集合包装成线程同步的集合,从而可以解决多线程并发访问集合时的线程安全问题

3. 代码演示

      @Testpublic void test1(){List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23);list.add(43);list.add(765);list.add(-97);list.add(0);//报异常: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Source does not fit in dest")
//        List dest = new ArrayList();
//        Collections.copy(dest,list);//正确的:List dest = Arrays.asList(new Object[list.size()]);System.out.println(dest.size());//list.size(); 5Collections.copy(dest,list);System.out.println(dest);//[123, 43, 765, -97, 0]/*Collections 类中提供了多个 synchronizedXxx() 方法,该方法可使将指定集合包装成线程同步的集合,从而可以解决多线程并发访问集合时的线程安全问题*///返回的list1即为线程安全的ListList list1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list);}

  @Testpublic void test2(){List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23);list.add(43);list.add(765);list.add(765);list.add(765);list.add(-97);list.add(0);System.out.println(list);//[123, 43, 765, 765, 765, -97, 0]//        Collections.reverse(list);
//        Collections.shuffle(list);
//        Collections.sort(list);
//        Collections.swap(list,1,2);int frequency = Collections.frequency(list, 123);System.out.println(list);//[123, 43, 765, 765, 765, -97, 0]System.out.println(frequency);//1}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