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2020年蝗灾会影响中国吗?会进入云南吗?中国需做好哪些应对之策

2022-06-28 大全 136 作者:考证青年

关于沙漠蝗虫的五个问题

在全球新冠肺炎防控的时刻,一些国家再次拉响了蝗灾警报。

目前,始于非洲的蝗灾已经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蔓延到邻国巴基斯坦的蝗灾会不会进一步蔓延到中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这次蝗灾为什么这么严重?

每年世界各地都会发生蝗灾,但今年的蝗灾之所以影响巨大,引起许多国家的恐慌,就要从引发这次蝗灾的罪魁祸首“沙漠蝗”说起。

沙漠蝗虫是红海两岸和北非的主要农业害虫,具有长距离迁徙能力。据估计,一小群沙漠蝗虫平均每天吃掉相当于 10 头大象或 2500 人的食物。

今年的沙漠蝗灾造成的破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公布的信息,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为东非25年来最高,肯尼亚70年来最高。目前,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已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

为什么今年沙漠蝗灾特别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非洲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蝗灾,形成了较大的蝗虫基地。中国的蝗虫行动一致,危害极大,所到之处扫荡庄稼,形成‘无烟之火’。”

目前,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发生过沙漠蝗灾,往年当地沙漠蝗灾的发生日期被推迟了3个多月。张泽华说,沙漠蝗通常在每年6月份迁徙到巴基斯坦和印度。之所以今年早些时候发生蝗灾,是因为去年的蝗灾严重,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处留下了很多蝗虫。现在的沙漠蝗灾是当地留下的虫卵孵化而成的。

“全球紧急情况?”

目前,许多受灾严重的非洲和亚洲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国际机构也多次发出警告。

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约翰·洛科克表示,蝗虫入侵非洲将使约 1900 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风险,国际社会应立即采取行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也表示,希望各国对当前肆虐的蝗灾保持高度警惕。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人类将面临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此前有报道称,联合国已发布“全球紧急状态”通知。对此,中新社是直通车记者。经多次核实,联合国尚未发布“全球紧急状态”通知。联合国有关机构表示,联合国发布的消息必须以官方和权威来源为依据。建议不要轻信一些民间新闻,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要做的就是齐心协力抵御灾难。

蝗灾会进入中国吗?

目前,沙漠蝗灾已在中国大门外。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中国?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管理司相关负责人16日表示,考虑到中国边境地区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屏障,蝗虫难以穿越高海拔地区。寒冷地区。

张泽华表示,就目前中国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发生的蝗灾而言,主要是刚刚孵化出来的弱虫,暂时还不能穿越青藏高原。

从长远来看,蝗灾还会继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近警告世界,蝗灾的扩大可能会持续到今年 6 月,届时蝗群规模可能会增加到目前规模的 500 倍。

张泽华表示,按照搬迁路线,今年从非洲开始的蝗虫群在5、6月仍会飞向巴基斯坦和印度,合并后将进一步蔓延至整个印度蝗虫在当地孵化。 、孟加拉和缅甸,恰逢中国季风季节,蝗虫也可能随季风进入云南地区。

蝗灾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沙漠蝗对中国危害的概率很小,发生大规模蝗灾的风险很低。

谈及沙漠蝗对中国的影响,张泽华表示,目前沙漠蝗难以穿越青藏高原。即使经过一段时间长大成人,也可能飞到西藏,但西藏的高海拔不会影响中国。农业将产生太大影响; 6、7月份,沙漠蝗灾若随季风进入云南,西南横断山脉将进一步阻断,从而减少蝗灾的影响。

西北农林大学张贤教授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目前的气候不足以让蝗虫在大部分地区蔓延。另外,中国的灭蝗技术非常成熟,只要能及时发现蝗灾,就能及时控制。

中国需要采取什么对策?

蝗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据了解,中国蝗虫有1000多种,中国每年发生蝗灾1亿多亩。虽然预计蝗灾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但专家表示,仍需密切关注蝗灾动向,做好充分准备。

据了解,中国历史上没有沙漠蝗虫危害的记录。张泽华说,对于中国来说,沙漠蝗相当于一个新物种,对其发生规律知之甚少。虽然可以通过喷药控制,但风险是会在当地形成种群,彻底消灭也比较困难。它需要加强。研究沙漠蝗“新种”,寻找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此外,张泽华还表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区,或者是从蒙古和中亚传入的。沙漠蝗的猖獗和飞行路线提醒中国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保护。边境地区蝗灾监测及时发现,将蝗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过去蝗灾防控只集中在中国的北门和西门,现在又增加了南门。”

针对全球蝗灾趋势,中方官员已提高警惕,提出密切关注境外蝗灾趋势,安排专业植保技术人员加强边境地区蝗灾监测,严防外来沙漠危害蝗虫迁徙,全面做好国内外工作。蝗虫防治的应对准备。

张泽华还建议,蝗灾防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统一防控,“消灭境外蝗灾”;从长远来看,从生态平衡的角度,采取诱导不育、微生物杀虫剂、引入天敌等绿色措施。防控措施形成了“有蝗无灾”的良好循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