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始作俑者是什么意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022-07-17 大全 223 作者:考证青年

“始作俑者没有未来”这句话一般认为是孔子所说的。所谓“俑”,是指中国古代葬礼中用来安葬的玩偶。

作为象征葬奴的拟像,在东周墓葬中逐渐采用。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 “它”是用来表达推测的情态助词。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啥意思?

“造俑的人没有未来”通常被理解为:第一个和俑一起下葬的人,很可能会死!我们现在经常使用“发起者”一词来指代不良风气的创始人。

圣人孔子一生谨言慎行,闭口不言,也多次教导弟子“君子交友,勿恶言”,“言而无信”。沉默,行动不远”(即说话有礼,有文采,否则久久不传)。

很难想象,这种直言不讳、气急败坏的骂人断子绝孙,出自温文尔雅的大成和至圣的师父孔子。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啥意思?

我们认为,“后”不是指子孙,而是指后来的祭祀和佐命,也就是子孙以后的祝福。 “无子孙”是指,即使你现在是贵族,如果你如此叛逆,恶毒至极,你的子孙也无法保证你子孙未来的福祉。

当然,语言不是死板和一成不变的,后人对其进行扩展和发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始作俑者没有未来”这句话不仅在理解上存在争议,其起源也值得怀疑。在孔子自己的著作中没有,在描述孔子言行的《论语》中也没有。首见于《孟子·梁惠王》:“仲尼曰:‘造沉者无后人!’它也因其相似而被使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啥意思?

也就是说,孟子在与梁惠王讨论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史无前例地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孟子没有解释“无后继者”的确切含义,但他在讲话中对“始作俑者”的蔑视和厌恶可见一斑。

孔子为什么骂那些随葬俑的人?事实上,孟子已经给出了答案——“它也用于它的大象”。正是“人偶”的运用,与真人极为相似,栩栩如生。这让孔子非常不满。

我们知道,在周朝之前的商代,活人的葬礼在奴隶主和贵族中被广泛使用。按照他们的逻辑:死前的奴隶是奴隶主“哞哞”的配饰和工具。奴隶主死后,奴隶们只需要花费一些“工具”和“附属财产”就可以和主人一起埋葬,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

“活人”被用作陪葬品。这是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啥意思?

后来进入封建社会,取而代之的是“俑”,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这些墓葬娃娃由木头、石头、陶器、铜等不同的材料制成,其中大部分是陶器。

但是,与陶俑一起埋葬不是比活埋更仁慈吗?孔子为何如此不满?这句话的上下文是什么?

其实,如果你对中国古代葬礼的历史稍加了解,就会知道商代盛行活人葬礼;周代替商后,被取缔,用“民”,即草人代替活人。

宋朱熹说:“古人的葬礼,束草被人们视为随从(守护者,护卫),被称为卑微的精神,就像一个人的形象。”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啥意思?

后来,我觉得模拟的“人模仿”似乎很不人道。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天运》也曾出现在《楚沟》的章节中,也就是在牺牲甚至抛弃“祭祀”等真事的时候。动物祭品,用草狗代替活狗作为祭品。

也就是说,在活人的祭葬和俑的祭葬之间有一个阶段。以草俑代替真人葬,遵循周礼。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逐渐采取了奢侈的氛围,用更多精美的俑来埋葬,使得以俑代替俑,炫耀京城成为可能。这就是生产力的进步。但这是文明的倒退。

看来,孔子讨厌发明了要埋葬的小雕像的人。他自然赞同之前的俑葬方式。但孔子绝不赞成埋葬活人,而是赞成使用草俑。

俑只是更像真人,孔子还是很生气。 “仁”是孔子学说的基础。崇尚仁爱的人,怎能称赞用真人安葬?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啥意思?

宋代大学问士朱熹解释“造俑者无后人”,即“中世纪的俑有脸,形似人” .所以,孔子恨它不仁”,孟子亦然。

尊王重礼,一直是孔子的追求。孔子谴责迈出第一步(越过周礼)的“始作俑者”,这种行为必将被后人效仿和效仿。

那么,违反礼乐制度的行为或风气,如果不受到批评,回到以前的“理想”行为和制度(周礼),那么它最终会发展为弑君造反,刺杀王,故认为春秋战国之乱,是“毁礼乐”所致。

这就是孔子谴责的精髓——有了第一次挑战,就会有后人的第二次挑战,以及无数次后人对周礼的狂妄,甚至是“何为可忍,何为不可忍”!” ,可见停不下来!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啥意思?

俑的出现虽然是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孔子看来,确实是历史的倒转。如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孔子的话,不难发现他希望重振周礼,避免文化倒退和礼制混乱。

同时,儒家历来提倡“富养低葬”。虽然用俑代替人并没有那么残忍,但在儒家思想中,用象征人的雕像代替真人进行葬礼,实际上是一种鄙视人、奴役人的表现。五十步笑一百步。

儒家以仁慈待人,祭祀安葬自然是野蛮残忍的。孔子其实是反对埋葬的,更反对把埋葬的物件与真人(如俑)过于相似。

按照荀子的说法,陪葬品不需要有,陪葬品也不需要太在意。重点是对待生者的态度,随葬俑有点逃避现实的责任。

因此,“造俑的人没有未来”的本义是:“第一个与俑葬在一起的人,(虽然他现在是贵族,所以很变态),大概(那些人的)子孙后代,将得不到保佑!”

当然,这个“难以保证”是笼统的说法。或许它无法继续富贵荣华,发展到极致,岂不是“断子绝孙”?这样一来,本文开头的理解也是标题的意思!

孔子这句话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事实上,在“至圣”“子圣”的诸多格言和教义中,它并不是很突出。只是近代一位伟人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反复引用这句话,才使这句话在中国广为人知。

既然古圣今人都对这句话念念不忘,我们普通人不妨趁着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欣赏一下这句话的前世今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