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各地现救命药短缺怎么回事 是什么救命药短缺治疗什么病的

2022-07-20 大全 106 作者:考证青年

“平阳霉素(粉针剂,8mg/瓶)和破伤风抗毒素(针剂,/瓶)缺货,抗蛇毒血清供应不足,不及时。硝酸甘油已恢复,但供应紧张。. ”12月18日,位于粤北山区的清远市人民医院向第一财经记者发送了截至2019年12月13日医院紧缺药品清单。

清远市人民医院是粤北地区最大的公立三级医院,为数百万当地患者提供服务。上述紧缺药品目录是医院通过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紧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上报的品种。 1℃记者统计,共有13种药品供不应求。

今年以来,部分药品短缺问题依然突出。上海、山东、湖南、贵州等地相继出现别嘌醇、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硝酸甘油等药品价格出现断货或供应不足的情况。信息。

据1℃记者调查,当地仍存在药品短缺和断供的情况。其背后的原因是制药厂停产、原料短缺等多重因素。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发文,对列入国家和省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咨询联动机制办公室紧缺药品目录的品种,允许经营者自行报价,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价格采购或与运营商进一步协商以协商采购价格。此举被视为解决药品短缺问题的重要契机,但实际情况如何,尚需时间检验。

多地“救命药”短缺

抗蛇毒血清是目前治疗蛇咬伤唯一有效的药物,是临床急救药物。清远市地处山区。被毒蛇咬伤的病人经常被送到清远市人民医院救治。 “虽然人不多,但是一旦用了药就很紧急了。”

以上系列抗蛇毒血清由上海赛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赛轮”)独家生产。

上海赛轮今年5月披露的招股书称,由于缺乏国家统计数据,相关报道指出,我国每年约有30万起毒蛇咬伤事件。根据2018年上海赛轮抗毒产品销量8.21万个,估计每位患者需要使用2个左右,每年只有不到5万名蛇咬伤患者接受抗毒治疗。也就是说,剩下的15万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没有及时使用抗蛇毒血清。

根据招股书,上海赛轮并未满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超过80%。 2016年、2017年、2018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2.64%、89.72%和80.85%。

“救命药”紧缺的背后,价格十分昂贵。 “抗蛇毒血清已售出2500元/片。” ,院内抗金枪鱼毒液注射剂(规格,/支)从最初的503.53元涨到现在的1400元;抗眼镜蛇毒注射液(规格,/支)从原来的1322.7元涨到现在的2500元。

在筹划A股上市的这几年,为了“提升”公司业绩,上海赛轮大幅提高了抗蛇毒血清相关产品的价格。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抗毒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以抗毒产品为例,平均售价分别为每瓶369.06元。 ,623.21元/个,952.87元/个。”通过调整产品价格,确实大大提升了公司的业绩。其招股书显示,“抗毒产品销售”价格上涨是公司报告期内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清远市人民医院以前也出现吡哆醇供不应求,现在已经恢复供应。该药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可缓解患者症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吡哆醇是陌生的。而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吡哆醇却被视为“救命药”。

据北京爱丽重症肌无力罕见病护理中心,医学专家推断,中国约有65万患者,呼吸肌无力引起的肌无力危象仍是主要死因。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历显示,吡哆醇明片需口服,剂量为“一日3次”。 “就像每天吃饭一样,我们不能没有一顿饭。”北京患者清照女士告诉1℃记者,如果停药,会影响正常的吞咽、饮水、呼吸等日常活动。

清照有北京医保。如果你需要报销,你必须去医院。你需要排队挂号和吃药。 "

据记者1℃不完全审核,吡哆醇清片已被多省列入2019年紧缺药品目录。例如,2019年9月贵州省发布紧缺药品清单(第二批),溴化吡斯的明被列入。

除了溴化吡啶斯的明,能降低多发性硬化症发作频率的药物“”也被世界各地的患者呼吁供不应求,购买极为不便。据1℃记者调查,主要原因是可配药的医疗机构较少。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阳光采购平台,目前有货的医院只有3家,而且都是公立三级医院。

短缺远不止于此。清远市人民医院公布的紧缺药品清单显示,用于缓解手术和外伤引起的肿胀的沙雷胃蛋白酶(10mg/片)已被生产商停产。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粉针剂,8mg/支)是治疗唇癌、舌癌等癌症的常用药物,也被上述清远市人民医院列为停产,紧缺2015 年 6 月开始。

此外,包括硝酸甘油片(0.5mg/片)在内的许多药品被各省列为“紧缺药品”。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救命药,硝酸甘油片此前在全国多地供不应求。清远市人民医院也将硝酸甘油片列为紧缺药品。 2018年10月开始断供,目前已经恢复供应,但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 1℃记者走访华南多家连锁药店发现,部分药店药品缺货,部分药店供应紧张。

供应短缺的原因有多种

是什么导致一些药品短缺?

25岁的北京毛毛女士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多年。她告诉1℃记者,倍泰隆上市后,由于患者数量少、药品储运成本高、药品占比大、总数量上限等原因,大部分医院仍拒绝采购。医院里的药。

销售端缺乏积极性只是不足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生产端的“发力不足”。

据1℃记者调查,临床供应不足的原因之一是有的企业长期停产,有的企业根本没有生产此类药品。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适用于心肌梗塞、外伤、内毒素败血症,此前曾被列入苏州市紧缺药品目录。目前国内很多公司都有药品批件,华南的一家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1℃,该产品已获批多年,但因无法采购原材料一直未能投产。

上述停产的平阳霉素生产企业为哈尔滨拉博通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博通”)。 一位销售人员告诉1℃记者,平阳霉素生产线因环保原因进行了改造,预计2020年初可恢复生产供应。

据记者1℃调查,目前国内只有一家生产溴化吡哆醇片的企业——上海中西双威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西双威”),是上海医药(.SH)全资子公司的子公司。

实际上,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显示,共有3家企业获得了生产安乃近片的批件,分别是上海中西三威、上药信义药业有限公司。以及海南凯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凯健”)。但是,后两者都没有产生。

海南开健销售部的一位人士说:“我拿到溴吡啶清片已经很多年了,但由于原料不足,一直无法生产。公司之前已经安装了一条生产线,但是环保(程序)一直过不了。”

上述海南凯健销售人员表示,“我们也想生产,但上海中西三威的吡啶斯的明原料不对外销售。”确认。

“上海医药中西三维是吡斯的明原料药和片剂的国内独家供应商。”上海医药此前宣布。 2017年,上海中西三维将吡斯的明原料产能扩大至1个/年,通过上海医药强大的生产和分销能力,确立了吡斯的明片的主导地位。 “溴化吡哆醇原料药主要用于供应公司内部企业生产的溴化吡斯的明片。”上海医药在声明中宣布。

1℃记者发现,长期以来,上海中西三维只有一家公司生产了吡哆醇的亮片。这背后也有深层次的原因。

几年前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65万重症肌无力患者。虽然近年来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但毕竟是罕见病,患者人数相对较少,这也意味着相应药物吡斯的明片的市场容量较小。

“溴化吡哆醇的市场总量这么大,其他企业插手生产意义不大,而且目前终端销售价格受政府限制,即使生产也不做很有道理。”尚尧 一位API销售负责人直言不讳。

根据IQVIA-CHPA数据,上海中喜双威以2776万元的收购价将吡哆醇独家出售给医院。

“如果有公司要为此推出生产线,未来需要做一致性评价。投入这么多钱,估计几年内也收不回成本。需要仔细评估。”上述上海医药负责原料药销售的人士表示。

患者人数少,药品市场容量小,原料受独家公司控制,不对外销售或高价销售,而是临床必需的药品……生产和销售吡嗪片的出现反映了很多临床药品紧缺的现实。

上述拥有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华南公司最近想生产这种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但该公司采购负责人发现,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原料盐酸多巴胺目前只有一家公司生产,价格相对较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生产盐酸多巴胺原料药的企业有常州亚邦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邦药业”)和天津中瑞药业有限公司。 ,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中瑞”)。

亚邦药业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公司因环保原因已停产盐酸多巴胺原料药半年多,公司现有原料库存仅供自有内部生产使用,不对外销售。

12月16日,天津中瑞原料药销售人员发给1℃记者的报价信显示,“包装10kg/桶盐酸多巴胺,报价16000元/kg,本月有效。 。”

“为了生产,我们必须接受这个高价。”上述生产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华南企业采购负责人在1℃告诉记者。

独立引用能解决问题吗?

维持紧缺药品的供应和价格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市场问题。不仅患者受到关注,医药生产行业也受到关注。近几年,紧缺药品领域频频出现乱象。部分企业独家供应,罕见病药物临床价格持续上涨。在饱受患者诟病的同时,也不断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

由于吡哆醇价格便宜、疗效好,很多患者给它起了一个“亲民”的名字,叫“小明”。但现在,一些患者认为“小明”的价格并不“亲民”。短短两年多时间,价格上涨了近100%。

金先生现年46岁,住在北京,患有重症肌无力6年。他提供的采购备案凭证显示,2017年4月,吡斯的明片(60mg,60片/瓶)的价格仅为28元; 7个月后11月再去买,涨到42.5元。两年后的2019年11月,购药记录显示,该药涨到了55.25元。

先生。靳购买吡哆醇与贵州省相同。 2019年11月14日,贵州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紧缺药品清单(第二批)》,吡斯的明片上市,价格与张先生采购的上述药品相同。北京医院的金。价格是一样的。

溴化吡哆醇销售人员称,“公司执行全国统一价格。”北京和贵州的患者人数、分娩距离等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它保持不变。这家公司到底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外界不得而知,1℃记者也无从考证。

此前,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告诉1℃,在法律上,招标的主体是医疗机构,也是招标后购买药品的医疗机构。 “药品销售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行为,真正的‘购买者’是医院,‘购买者’和‘使用者’是患者。”

这也是企业不太愿意生产和供应短缺药品的主要原因。 “一些低价药就足够了,别说赚钱不亏本了。”对此,有市场人士呼吁,在紧缺药品的价格管理中,要兼顾市场和民生。

今年以来,在保障临床紧缺药品供应方面,国家政策调控措施不断放松,激发企业产销积极性。此前,国家和省紧缺药品目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自主合理定价,直接通过网上招标采购。

12月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国家和省级药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议 业务联动机制办公室对列入紧缺药品清单的品种,允许经营者自行报价并直接联网。

上述《意见》通知进一步放宽价格限制,允许企业“自行报价”,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独立”的背后仍有诸多限制。

“过去定价是通过招标的方式,企业的议价能力有限。现在,自主定价可以相对保护自己的利润,报出合理的价格,但企业仍然面临着被动的'降价的情况。”几位未透露姓名的企业销售人员表示。

例如,近日,12月12日,甘肃省发布了《2019年短缺预警药应急咨询和市场对接结果公告》。共有138家企业的301份药品申请符合资质要求,进入谈判对接审查程序。交易了137种药品。 “这次谈判的原则是降价,二是保证供应。”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相关人士表示。

本次谈判顺利进行,采购部听取了公司自行申报的价格,但仍有进一步核实。上述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相关人士表示,本次谈判匹配的药品价格是企业自行申报的价格、近三个月医疗机构申报的药品价格、委托的第三方验证数据等信息。

本《意见》明确指出,省医保部门责成药品招标采购机构完善网上直接采购工作制度,“既要完善价格监控管理,又要避免不合理的行政干预。”

“过去,招标采购实际上是公司自己定价,但多家公司报告了自己的品种。按照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最终选择价格最低的公司,将高价药品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史立臣告诉1℃记者,自主定价与原招标采购基本一致。药品采购短缺的问题很难解决,所以要有配套的政策,不能光说就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