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小麦上面死苗,发黄!或者是病毒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好!力荐!!!谢谢..

2023-01-27 大全 150 作者:考证青年

麦子放水之后黄了怎么办

冻了,缓解一下就会好,

麦子放水之后黄了怎么办

小麦上面死苗,发黄!或者是病毒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好!力荐!!!谢谢..

小麦苗麦叶黄化的原因:一是土壤干旱。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群众称之为“缩心苗”),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二是缺氮。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减少,叶片窄短。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三是土壤板硬。由于土壤缺墒少气,根系伸展困难,致使麦叶黄短,分蘖不能按时出现。四是播量过大。其表现是幼苗生长拥挤,相互争光、争肥、争水,植株黄瘦、细弱。五是虫害。**害虫和红蜘蛛危害也会造成小麦黄叶。

小麦花叶线条病毒病是怎样传播和防治的?

传播方法:汁液和蚜虫传。传毒介体:玉米缢管蚜 madis、禾谷缢管蚜R.padi,杏圆尾蚜 和麦长管蚜 。自然寄主:小麦 个品种、豆蔻 个品种,生姜 个品种和1种多年生的杂草菖蒲 L上发病。病害的防治:小麦品种,E4687,E6003和E6831是抗病的,NP717,NP745,NP803,和NP809是耐病品种。

小麦丛矮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大麦,燕麦和小麦:在新生的叶片基部出现褪绿斑和条斑,随后出现花叶或长形褪绿条纹,最后植株呈现矮化。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度:日本分离物50~55℃。②稀释终点:中国分离物10-1~10-2(用微量注射器把提纯病毒注入灰飞虱接种测定),日本分离物10-2~10-3(植物汁液)、10-3~10-4(昆虫抽提液)。③体外存活期:中国分离物2~3d(方法同上),日本分离物4~5d(5℃)、1年(-35℃)。血清学检测:琼脂双扩散试验表明,用本分离物制备的抗血清与本分离物及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均可产生沉淀线,而且两者互相融合。应用ELISA检测灰飞虱带毒情况,其结果与生物接种测定的符合率为86%。根据血清学检测,北方禾谷花叶病毒与小麦从矮病的病毒关系密切或为同一种病毒。完整病毒粒子具有好的免疫原性,用兔子制备的抗血清,试管沉淀法测得的效价达到1/128~1/256(Kung&Zheng,1985);蛋白外壳也有好的免疫原性,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得的抗血清效价是1/10240(&Ehara,1985)。电镜观察:超薄切片观察有杆状粒子大小50~54nm*320~400nm,粒子横切面为三层同心环,分布于细胞质内,单个、多个、成层或成簇地包含于内质网膜中。在带毒灰飞虱唾液腺也观察到杆状粒子28~30nm*210~250nm,只有中间一层空心柱,无外两层同轴结构。小麦丛矮病毒核衣壳可断裂成环状物。核衣壳外径27~29nm,内径12nm,螺旋一周有14个蛋白亚基。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可通过飞虱持久性传播,对小麦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10分,为中危有害生物。因无人为传播途径,且国内已普遍发生,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鉴于其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应列入国内防治重点。地理分布:中国(小麦丛矮病在我国冬麦区分布很广,先后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普遍发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法国。检疫国家地区:美国。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怎么防治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土传病害,病株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大多不矮化。返青期出现症状,在小麦4-6片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化,呈不规则分布,在往年的发病位置发病面积逐年向外扩展。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是对该病的最好防治方法。 2)用氨基寡糖素,或宁南霉素,或香菇多糖,或苦参.硫磺,或盐酸吗啉呱+锌肥+海藻肥+胺鲜酯(加入效果更好,不加亦可)7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怎样检测和检疫的?

鉴别寄主:①昆诺藜:接种叶出现少量枯斑,系统性不显著褪绿花叶。②苋色藜:接种叶针尖状局部坏死斑。枯斑寄主:苋色藜、昆诺藜。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度:60~65℃(10min)。②稀释终点:10-2~10-3。③体外存活期:土传小麦花叶病毒15℃可以保存1~3个月。在干叶中存活11年以上(,&,1965)。血清学检测:病毒在兔子中的免疫原性很弱。纯化病毒注射兔子后,得到沉淀反应效价为10-3或10-3以上的抗血清。沉淀反应效价的高低取决于病毒的制剂,若加入抗血清之前,病毒已部分聚集,则制剂的沉淀反应效价较高。在琼脂扩散试验中,也得到这样的反应(Saito,&Iwata,1946)。琼脂双扩散试验表明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分离物与TMV及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均无血清学关系。但与土传小麦花叶病毒有明显血清关系。来自日本的病毒分离物和来自美国的分离物在血清学方面有些不同,它们都与烟草花叶病毒有很远的血清学关系。电镜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小泡状无定形的内含体,而用电镜可观察到三种内含体。在液泡中经常发现的晶状内含体,显然是病毒粒子。其他两种内含体是在细胞质内。其中一种内含体显现结晶状,晶格空间比内含病毒所应有的晶格空间来得小,结晶状内含体周围聚集着病毒粒子。另一种内含体是无定形的,含有螺旋状的微管和分散的病毒粒子(,1970)。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是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可通过禾谷多黏菌传播,对大、小麦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8分,为中危有害生物。因无人为传播途径,且国内已普遍发生,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鉴于其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应列入国内防治重点。地理分布:土传小麦花叶病于1919年在美国中部小麦上发现。日本、埃及、意大利、澳大利亚、中国、韩国等国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也发生了该种病害。已经扩展到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省份。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是怎样传播和防治的?

发生危害:将病株分成四级,测定了对小麦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用回归统计法计算出病情指数对产量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作为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对小麦产量损失的估计(秦家忠、秦芸1984)。传播方法:通过土壤多黏菌传播,汁液较难传播。传毒介体:禾谷多黏菌 。种苗传植物:无。自然寄主:小麦 。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病毒能够侵染小麦和黑麦 。病害的防治:通过土壤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Saito et al.,1964b)。

现在小麦打什么药水比较好

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打,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 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了就可以用药防治,用药时间便于掌握,而且防治效果好。

可以用联苯菊酯加噻虫嗪加戊唑醇.咪鲜胺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预防。也可以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加吡虫啉加三唑酮加多菌灵加磷酸二氢钾喷施。齐穗后再喷施一次。

小麦病毒病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

可以试试病毒原粉杀菌剂或者病毒霉素杀菌剂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 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末,即夏孢子。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

第一,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第二,有大面积感病品种;第三,3~5月份雨量较多;第四,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水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2.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 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山东省小麦叶锈菌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菌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的,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体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3.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以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以及长江流域、华东沿海和南方冬麦区发生最为严重。病害流行年份,由于来势凶猛、危害大,常可在短期内引起较大的损失,造成小麦减产74%~84%。

(1)症状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茎秆和叶鞘基部,严重时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发生,产生很多的深红褐色、长椭圆形夏孢子堆。小麦发育后期,在夏孢子堆或其附近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秆锈病夏孢子堆散生,长椭圆形,表皮破裂而外翻。

小麦秆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气象条件有关。一般在小麦抽穗阶段的气温和这一阶段前后的降雨是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小麦抽穗期的气温一般可以满足秆锈菌夏孢子萌发和侵染的要求,决定秆锈病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条件。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4.小麦白粉病 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受害后,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蘖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1)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50克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5.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加重,大有流行之势。小麦受纹枯病危害,轻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40%。

(1)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

③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

④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天达裕丰30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或兑水300~450千克泼浇,或兑水15~25千克低量喷雾,第1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5%~10%(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喷药,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后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

6.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也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商品价值也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

(1)症状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赤霉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的流行轻重。在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黄淮海平原、西北和东北春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菌源量少与感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但是,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也能成为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渍害。

在齐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亩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药1~2次。用多福合剂(含25%多菌灵、15%福美双)5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麦类秆锈病;用禾枯宁可湿性粉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霉病,还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在喷洒杀菌剂时加入600~800倍的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防病效果,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

7.小麦全蚀病(1)症状 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主要症状是: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少,早春返春慢,黄叶多,严重的枯死。拔节以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间严重腐烂,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病部叶鞘容易剥离,叶鞘内侧与茎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春低温、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

小麦全蚀病有明显的自然衰退现象,特别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可见有病害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等明显的不同阶段,只要病害到达高峰后,继续实行小麦、玉米种植制度,病害就会出现下降现象,一般经1~2年后病害就自然得到控制。至于出现自然衰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群逐年得到发展有关。

(2)防治方法 选用耐病品种;与棉花、黄烟、薯类、花生、甜菜、豌豆、胡麻、绿肥、大蒜、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增施磷肥,促进拮抗微生物的发育,减轻危害;深翻倒土,增施肥料,减少土壤表层菌源量;返青拔节期应适时中耕,及时灌水。

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2~3千克喷拌麦种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浇麦田,防效可达60%左右。加入600~8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最佳配方是96%的天达恶霉灵(5克)600倍液+“天达2116”粮食专用一袋(25克)600倍液,兑水15千克喷施。

8.小麦黄矮病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主要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个别年份危害相当严重。

(1)症状 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植株严重矮化。病重的叶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拔节抽穗。感病较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上部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发黄的叶片呈亮黄色,鲜艳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穗期感病的植株仅旗叶发黄。有的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紫色。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②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草。

③加强水、肥等栽培管理,叶面喷施“天达2116”和天达裕丰,增强植株抗病力。

④治蚜(虫)防病(参照麦蚜的防治)。

89%的农户还看下:

梨树大小年是什么原因_如何防治梨树大小年

柑橘得了煤烟病怎么办

用机械插秧不仅可节本还能增收

胡萝卜除草剂使用方法

稻飞虱用什么药

绿肥有哪些品种,绿肥品种有哪些

生姜如何留种,生姜留种技术

棉铃虫用什么药

柑橘管理施肥原则

临沂史丹利化肥怎么样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