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倒吊兰,为什么死心叶?

2023-02-15 大全 73 作者:考证青年

倒吊兰根(倒吊兰)

幸福起航小编来为大家简单介绍倒吊兰及倒吊兰根这个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倒吊兰,为什么死心叶?2、倒吊兰如何养3、倒吊兰的资料

倒吊兰,为什么死心叶?

你好,这个养花的问题呢,出现死心,应该是平时浇水过多所导致的,建议呢,晒晒太阳浇水不要太勤。

倒吊兰如何养

家庭盆养吊兰,在一般情况下,常易出现叶尖干枯、叶片逐渐失去光泽等现象,为养护管理好吊兰,需采取如下的措施。

换土换盆 盆吊吊兰在管理上,为求茎叶茂盛,在每年的3月份应换土、换盆一次。若盆较深,基肥较足,可两年换盆一次。在翻盆时,将植株从盆中磕出,剪去枯腐根和多余的根系,换上新的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再施以牲畜蹄角片或腐熟的饼肥作基肥。栽好后,放半阴温暖处缓苗。吊兰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待植株恢复健壮生长后,将花盆吊于廊檐下或室内适当位置。一般高度以不碰头为宜,并要注意通风。

光照适当 吊兰喜半阴环境。春、秋季应避开强烈阳光直晒,夏季阳光特别强烈,只能早晚见些斜射光照,白天需要遮去阳光的50%—70%,否则会使叶尖干枯,尤其是花叶品种,更怕强阳光,金边吊兰在光线弱的地方会长得更加漂亮,黄色的金边更明显,叶片更亮泽。但冬季应使其多见些阳光,才能保持叶片柔嫩鲜绿。家庭盆养吊兰应将其置于南窗前,否则叶片会失去光泽,甚至枯萎。

施肥适量 吊兰是较耐肥的观叶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焦头衰老,叶片发黄,失去观赏价值。从春末到秋初,可每7—10天施一次有机肥液,但对金边、金心等花叶品种,应少施氮肥,以免花叶颜色变淡甚至消失,影响美观。可适当施用骨粉、蛋壳等沤制的有机肥,待充分发酵后,取适量稀释液,每10—15天浇施一次,可使花叶艳丽明亮。

浇水适当 吊兰喜湿润环境,要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夏季浇水要充足,中午前后及傍晚还应往枝叶上喷水,以防叶干枯。室内常多灰尘,如吊兰上蒙尘较多,既影响其生长,又有损枝叶清新、鲜丽,所以要经常喷洗枝叶,保持枝叶艳亮美观。下部枯叶、黄叶要随时摘去,平时要保持正常湿度,不宜干燥,也不宜过湿。

1、宜放置半荫环境,光线太暗或日照太强都会造成叶片枯尖。

2、浇水应避免灌入株心,否则易造成嫩叶腐烂。

3、冬季应保持盆偏干,盆土过于潮湿会诱发灰霉病而烂叶。

倒吊兰的资料

种中文名:倒吊兰

种拉丁名: (Bl.) Bl.

种别名 :高山珊瑚(海南植物志),蔓茎山珊瑚(台湾植物志)

国内分布:产台湾(苗栗、宜兰、屏东)和海南南部(三亚)。生于竹林或阔叶林下,攀援于树木或石上,海拔500米以下。

国外分布: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海 拔:500以下

命名来源:[ 1: 200. 1837]

中国植物志:18:012

属中文名:倒吊兰属

属拉丁名:

亚族中文名:香荚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 Lindl.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 Humb,Bonpl.et Kunth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

形态特征:蔓生藤本。茎圆柱状,较长,具多分枝,弯曲或旋转,长达数米或更长,红褐色或绿褐色,节常多少膨大,节上具鳞片。花序大型,多分枝,分枝长5—15厘米或更长,有时侧生的总状花序又具分枝;花序轴较纤细,无毛;花苞片近三角形,长2—3毫米,无毛,宿存;花梗和子房长约8毫米,无毛;花白黄花或淡黄色,略具褐斑,不甚张开;萼片近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花瓣长圆形,略比萼片短而窄;唇瓣稍带褐色,近倒卵形,凹陷,长约1厘米,顶端略有3裂,中央具1条纵脊从基部延伸至中部(长约5毫米);纵脊末端略呈叉状,纵脊上方有一具毛的肉质胼胝体,沿纵脊两侧有许多具乳突的横条纹,与纵脊垂直;蕊柱长6—7毫米。果实长圆筒状,长13--22厘米;宽5—10毫米,淡红色,表面光滑。种子周围有宽翅,连翅宽不足1毫米,翅在一侧有裂隙。花期4—5月,果期8月。

产地分布:产台湾(苗栗、宜兰、屏东)和海南南部(三亚)。生于竹林或阔叶林下,攀援于树木或石上,海拔500米以下。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本种提示:L.A.Garay(1986)曾认为模式标本产于我国台湾的sis应予承认为独立的种。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E.果实较纤细或近丝状,而本种则较粗大。G..J.Wood(1992)则更具体地将两者的区别概括为:前者花序分枝长3--5厘米,果实粗3—5毫米,而后者则分枝长(8--)10--55厘米,果实粗7--10毫米。产地也以马来西亚为界。但根据《台湾兰科植物》(林赞标1987)的描述,台湾植物花序分枝长达30厘米,果实粗5毫米,而我们的海南标本则花序分枝长5—15厘米,果实粗5—10毫米。如果根据分枝与果实特征是很难鉴定究竟属于哪一个种。一般说来,果实的大小和分枝的长短在许多植物中都是有较大变化的,只根据少量标本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因此我们仍将它们归并为一个种。

参考文献: (Bl.) Bl, 1:200.1837;Garay in Bot.Mus.Leafl.Harv.Univ.30(4):234.1986;.Et J.J.Wood,Orch..Malay..132.F,54.1992.---- Bl,Bijdr.396.1825.---- (Bl.)Bl, 4:t.200.1840.---- (Bl.)Rchb.F.,Xenia Orch.2:77.1865;海南植物志4:196.1977;台湾植物志5:996.1978;台湾兰科植物3:88—89(图).1987;H.J.Su in Quart.J.Chin.For.20(4):100.Pl.2.1987.—— ,Icon.Pl..6:87.Fig.19.1916.—— () Garay in Eot.Mus.Leafl.Harv,Univ.30(4):234.1986;.In Opera Bot.114:73.1992;Z.H..In Acta .Sin.33(6):584.1995.

本属概述:Bl., 1:200.1837腐生草本。茎攀援,圆柱形,多分枝,无毛,红褐色或淡黄褐色,无绿叶,节上具鳞片。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具有多数花;花序轴与花均无毛;花苞片宿存;花质地较薄,不充分开放;萼片与花瓣常靠合;唇瓣近不裂,宽阔,中央有1条肥厚的纵脊,纵脊两侧有许多横向伸展的、由小乳突组成的条纹;蕊柱中等长,稍向前弓曲,基部具向下斜出的短蕊柱足,与唇瓣的纵脊相连接;花药生于蕊柱顶端背侧;花粉团2个,粒粉质,无附属物;柱头大,凹陷;蕊喙小。果实为长的圆筒状蒴果,干燥;开裂。种子具厚的外种皮,周围有宽翅。 本属模式种: (Bl.)Bl.( Bl.) 全属共3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菲律宾,向北可达日本琉球群岛,向西可达印度东北部。我国仅1种。

亚族概述:Lindl,Gen.Sp.Orch.Pl.429.1840,"".直立或攀援植物,灌木状或草本,自养或腐生。茎下部稍木质或肉质。叶茎生,席卷式,肉质或革质,有时无叶(腐生种类)。花序顶生或侧生,不分枝或分枝,具数花至多花;花小或大,扭转,在子房与花被之间有离层,偶见杯状副萼;唇瓣下半部边缘有时与蕊柱边缘合生而多少呈喇叭状,有时多少凹陷成舟状或盆状;蕊柱细长;花药顶生,俯倾;花粉团2或4个,粒粉质或十分松散,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蕊喙通常较宽阔;柱头生于近蕊柱顶端处。果实为荚果状,开裂或不开裂。种子有厚的外种皮,黑色或褐色,无翅或周围有近环状翅。本亚族模式属:.共含9属,全球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我国有4属。

本族概述:Humb,Bonpl.,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见攀援藤本;附生种类常有假鳞茎或肉质茎。叶基生或茎生,常为革质、纸质或肉质,罕有草质,少数无叶(腐生种类)。花变化较大;萼片合生或离生;唇瓣有距或无距;花药以狭窄基部或花丝连接于蕊柱,常俯倾,两药室一般密接并藏于药帽之内,花后常枯萎或脱落;花粉团一般4—8个,较少2个,蜡质或有时粒粉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偶见粘盘柄;蕊喙一般位于柱头上方。本族模式属:.共约340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我国有29个亚族含72属。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

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等人在“a”(.114:5--502.1992)和“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系统(ca-:,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与万代兰族()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与树兰族()则尚存在不少问题。

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

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等人在“a”(.114:5--502.1992)和“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系统(ca-:,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与万代兰族()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与树兰族()则尚存在不少问题。

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以上就是幸福起航小编整理的关于倒吊兰及倒吊兰根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