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黄蓟马(黄蓟马有哪些药可以打)

2023-04-11 大全 73 作者:考证青年

蓟马如何识别与防治?

瓜亮蓟马也称为叫黄蓟马。以成、若虫锉吸植株的嫩梢、嫩叶、花和幼果的汁液,被害嫩叶、嫩梢变硬且小,茸毛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心叶不能展开。幼瓜受害后,茸毛变黑,表皮呈锈褐色,造成畸形,甚至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毫米,金黄色,头近方形,复眼稍突出,单眼3只,红色,排成三角形,单眼间的鬃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的外缘,触角7节,翅狭长,周缘具细长缘毛,腹部扁长。卵长约0.2毫米,长椭圆形,黄白色。若虫黄白色,3龄时复眼红色。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春瓜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以减少该蓟马转移到春黄瓜上。注意调节黄瓜、节瓜等播种期,尽量避开蓟马发生高峰期,以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提倡采用遮阳网、防虫网,可减轻受害。

(3)保护利用天敌如小花蝽。

(4)药剂防治。在黄瓜现蕾和初花期,及时喷洒5%吡?丁乳油1500倍液或5%氟虫腈乳油15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每10~14天1次,连喷2~3次。喷药的重点是植株的上部,尤其是嫩叶背面和嫩茎。

蓟马详细资料大全

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

蓟马科隶属于缨翅目蓟马总科,全世界已知276属2000余种,包括针蓟马亚科、棍蓟马亚科、绢蓟马亚科和蓟马亚 4个亚科。 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蓟马 别称 :蓟虫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缨翅目() 体长 :0.5 mm-15mm 体色 :黄色、褐色、黑色 卵长 :0.1-1mm 卵形状 :长椭圆形 卵颜色 :白色 食物 :植物或真菌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品种分类,瓜蓟马,葱蓟马,稻蓟马,西花蓟马,大姜蓟马,危害状况,叶片受害,幼果受害,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防治要点, 形态特征 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两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稻管蓟马形态特征 触角5-9节,节Ⅲ-Ⅳ感觉锥叉状或者简单;下颚须2-3节,下唇须2节;翅较窄,端部较窄尖,常略弯曲,有2根或者1根纵脉,少缺,横脉常退化;锯状产卵器腹向弯曲。

生活习性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蓟马的成长历程 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它们常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物的表皮组织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瘪,影响产量和品质。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品种分类 本科约全世界已知280余属,2000余种,分为4个亚科,包括锯尾亚目中的大多数种类,植食性种类占大多数,食叶栖花,也有少数为捕食性。

很多重要害虫包含在本科内,世界性分布。在现代蓟马科分类研究工作中,广为接受的是蓟马科分为 4 亚科的系统:针蓟马亚科(35 属 125 种)、棍蓟马亚科(3 属 95 种)、绢蓟马亚科(3 属 140 种)和蓟马亚科(225 属 1700 种)。中国有蓟马科昆虫 79 属 315 种。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已知约6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蓟马: 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瓜蓟马 瓜蓟马在广西一年发生17~18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等作物,每年有3个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葱蓟马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葱蓟马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有4龄,后2龄处于不取食状态,常被称为“前蛹”及“蛹”,其实为3龄、4龄若虫。成虫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雌虫以产卵器刺入叶内产卵,1次产1粒,每头雌虫1生可产卵数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虫还可孤雌生殖。5-6月间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以后即分散。3-4龄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个蛹期在土中度过。温度适宜,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

葱蓟马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在葱上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雨季到来,虫口减少。 稻蓟马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菸草、豆类上寄生。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稻蓟马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

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与德克萨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但自1980年以后,该害虫适应性显著增强,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环境,相继扩散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危害花朵的西花蓟马 该虫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而且在其扩散过程中,其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

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适应成为当地的重大害虫,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失。我国南方各省和北方温室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其发生危害,因此该害虫存在着在我国更大范围迅速扩散危害的可能。 大姜蓟马 在大姜上发生的蓟马多是黄蓟马,它的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黄蓟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

防治蓟马可以同时使用农药防治和物理防治。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咪2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药时间,下午光照不强时打药,同时建议在药液中加入50克红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蓟马对蓝色敏感的特性,采取蓝板诱杀:每亩地使用30×40厘米蓝板20-25块,离作物上部高出15-25厘米排放。 危害状况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被蓟马危害的水稻 有的种类可形成虫瘿,降低了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种类还可传播病毒病,如烟蓟马( )可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严重危害番茄、菸草、莴苣、凤梨、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又如于2003年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西花蓟马 ,它对植物造成多种危害,同时还能传播番茄斑点萎蔫病毒TSWV、凤仙斑点坏死病毒INSV和菸草条纹病毒TSV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外该科蓟马有还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种类,有些种类可以捕食其它昆虫,是天敌昆虫,可用在生物防治上,如食螨蓟马属的塔六点蓟马 捕食叶螨及其卵,有些种类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如牛角花齿蓟马 loti。 叶片受害 嫩叶受害后使叶片变薄,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生长势弱,易与侧多食跗线螨为害相混淆。 幼果受害 表皮油胞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但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果腰等部位。这类“疤痕果”大约可分成三类:一是距果蒂约0.5cm周围,有宽2~3 mm的环状疤痕;二是果面上有一条或多条宽1 mm左右的不规则线状或树状疤痕;三是果面或脐部出现一个或多个钮扣大小的不规则圆形疤痕。圆形疤痕常与树状疤痕相伴。在幼果期疤痕呈银白色,用手触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实上呈深红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物理防治 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定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化学防治 常规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常规药剂,防效逐步降低;目前国际上比较推广以下防治方法: 1)水稻苗期蓟马、飞虱:推荐用噻虫嗪类品种,进口品种锐胜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国内试验品种百瑞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2)蔬菜:茄果、瓜类、豆类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灌根,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同时减少地下害虫危害,进口品种阿克泰,国内知名品种大功牛; 3)果树:芒果等蓟马危害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虫嗪大功牛喷雾,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喷雾,同时可以微乳剂类的阿维菌素桶混使用。 4)菸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时喷根,可以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25%吡虫啉1000倍、25%噻虫嗪大功牛3000-5000倍。 5)高抗性蓟马,如:2014年广西地区、寿光地区等豆角、茄类、辣椒等作物上的蓟马,种类繁杂,抗性奇强,常规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很难做出防治效果。 防治要点

1、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2、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矽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

3、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剂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4、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5、蓟马施药小技巧:蓟马的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叶蓟马,(在南方称头蓟马)在叶上或者生长点上活动,一种是花蓟马,在花里活动,如果是叶蓟马,观察活动规律,看什么时间段多就什么时间打药,如果是花蓟马,一定要早起9点前施药,因为早起花是张开的,打药的时候用喷雾器托著向上打,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下午打花蓟马,花朵已经闭合,效果没有早起打好,如果是早起打的话,当天下午看就会死虫70%以上,第二天下午看的话基本死完,药有两种杀虫方式,一种是触杀,一种是胃毒,行业行业规矩是能触杀不胃毒,也就是尽量做触杀,触杀不到的才靠胃毒。

稻蓟马怎么防治

防治稻蓟马目前仍以药剂防治为主。防治时应掌握以苗情为基础,虫情为依据,主攻若虫,药打盛孵的原则,但对虫量大的田块,则以在成虫盛发期防治为宜。在选用的药种方面,最好选用长效农药,如使用短效农药,必须注意连续查治。常用的农药及使用方法有:掌握在发生始盛期每公顷用48%毒死蜱乳油1200毫升,或50%混灭威乳油15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细雾。

蓟马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蓟马种类很多,其中为害瓜类的蓟马主要有烟蓟马(又称棉蓟马、葱蓟马)和黄蓟马(又称瓜亮蓟马、忍冬蓟马)。

(1)症状主要为害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以成虫、若虫锉吸植株心叶、嫩芽、嫩叶、幼果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嫩芽、嫩叶卷缩,出现丛生现象;幼果受害后,茸毛变黑褐色,果实畸形,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果。被害果(瓜)皮粗糙有斑痕,布满“锈皮”,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为害特点成虫体长仅1.4~1.7毫米,体色淡黄色至褐色。1年可发生20~21代,世代重叠。成虫活跃、善飞、怕光,以孤雌生殖为主,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高温、空气和土壤湿度低,化蛹和羽化率高,危害重。(3)防治方法清除田间附近杂草,减少虫源;覆盖地膜,阻止化蛹。由于蓟马虫体微小,常生活于芽、花等隐蔽处,高繁殖性,短生活期,而且卵产于作物组织中,防治难度较大。当每株虫口达3~5头时即应喷药防治,可用20%好年冬1000倍液,或5%高效大功臣1000~1500倍液,或25%吡虫啉3000倍液,或40%七星宝8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在苗期、开花前和花期各喷1次,连喷3次。喷药重点是植株的生长点、嫩叶背面、花蕾。在蓟马大发生时也可结合浇水冲施杀蓟马的农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

提示板

马对蓝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近地面处每667米2设置30~35块20厘米×30厘米的蓝色黏虫板,同时每隔7~10天要清除一次黏虫板上的蓟马并补刷机油。

蓟马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蓟马好

一、蓟马简介

蓟马(蓟虫)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中文学名:蓟马别称:蓟虫界:动物界体长:1mm

体色:金黄色卵长:0.2mm卵形状:长椭圆形

卵颜色:淡黄色食物:汁液亚纲:有翅亚纲纲:昆虫纲

目:缨翅目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

二、形态特征

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两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三、品种分类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瓜蓟马在广西一年发生17~18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等作物,每年有3个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2、葱蓟马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葱蓟马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有4龄,后2龄处于不取食状态,常被称为“前蛹”及“蛹”,其实为3龄、4龄若虫。成虫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雌虫以产卵器刺入叶内产卵,1次产1粒,每头雌虫1生可产卵数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虫还可孤雌生殖。5-6月间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以后即分散。3-4龄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个蛹期在土中度过。温度适宜,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葱蓟马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在葱上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雨季到来,虫口减少。

3、稻蓟马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上寄生。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4、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与德克萨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但自1980年以后,该害虫适应性显著增强,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环境,相继扩散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该虫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而且在其扩散过程中,其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适应成为当地的重大害虫,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失。我国南方各省和北方温室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其发生危害,因此该害虫存在着在我国更大范围迅速扩散危害的可能。

5、大姜蓟马

在大姜上发生的蓟马多是黄蓟马,它的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黄蓟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防治蓟马可以同时使用农药防治和物理防治。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咪2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药时间,下午光照不强时打药,同时建议在药液中加入50克红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蓟马对蓝色敏感的特性,采取蓝板诱杀:每亩地使用30×40厘米蓝板20-25块,离作物上部高出15-25厘米排放。

四、危害状况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五、防治要点

防治效果差的原因

1、藏的好:蓟马怕光,白天潜伏(有时会躲在土壤缝隙里),夜晚出来活动。在叶背和花中危害,行动比较隐蔽。

2、跑的快:蓟马个体非常小,肉眼不容易看清楚, 成虫善飞能跳,可借助外力四处逃窜,因此,蓟马一旦发生,扩散很快,防治困难。

3、生的多: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世代更替快,一年发生7~8代,1~2代发生就已经较为齐整,以后会世代重叠。

4、温度好:其适温为23℃~28℃,球季气温正当时。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

蓟马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蓟马好

1、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2、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硅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比如 琦蓟 。

3、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4、尚采农业我建议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如何区别丝大蓟马与黄蓟马?怎样防治?

大蓟马雌成虫体长1.4~1.5毫米。体暗褐色,触角第三节黄色,其余节暗褐色,跗节黄色。前翅淡灰色,中央具一宽的暗褐色带,顶端暗褐色。触角第八节长为第七节长的2倍以下。单眼间鬃长,位于三角形连线外缘。前胸背板前角各具1根长鬃,后角各具2根长鬃。前翅上脉基中部具11~14根鬃,端鬃2根;下脉鬃12~13根。前足胫节顶端内侧有刺。腹部2~8背板近前缘有一稍宽的黑色横纹,第5~8背板两侧无微弯梳,后缘梳不完整(彩图46)。

黄蓟马成虫体长1.1毫米。体黄色,触角第3~5节端半部较暗,6~7节暗褐色。头宽大于长,短于前胸;单眼间鬃间距小,位于前、后单眼的内缘连线上。触角7节,第3、4节上具叉状感觉锥,锥伸达前节基部。前胸背板中部约有30根鬃,前外侧有1对鬃较粗,后外侧有一对鬃粗而长;后角2对鬃较其他鬃长得多。后胸背板有一对钟形感觉孔,位于背板后部,且间距小。中胸腹板内叉骨具长刺,后胸腹板内叉骨无刺。前翅前缘鬃28根;前脉基鬃7根,端鬃3根;后脉鬃14根。腹部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毛细而排列均匀;第2背板侧缘各有纵排的4根鬃;第3~4背板鬃2比鬃3短而细。雄成虫相似于雌成虫,但较小而淡黄,腹部第8背板缺后缘梳;腹部第3~7腹板有横腺域。

防治方法:由于蓟马系小害虫,把卵产在植株组织里,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防治较困难。

(1)农业防治。①生产上应从铲除田间杂草,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虫源入手,避免蓟马向瓜上转移。②利用营养钵育苗,采用地膜覆盖,防止瓜苗受越冬蓟马为害。③使用防虫网可减少受害。④气候干旱时,采用浇跑马水的方法灌溉。

(2)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如南方小花蝽、中华微刺盲蝽、草蛉等。

(3)化学防治。①注意虫口数量变化,生长点出现1~3头时,提倡采用生长点浸泡法: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倍液置于小瓷盆等容器中,于晴好天气把上述蔬菜的生长点浸入配好的药液中杀死蓟马。②抓住花期,首选99.1%敌死虫乳油300倍液或0.5%楝素杀虫乳油800倍液、40%稻丰·仲乳油600~800倍液或2.5%多杀菌素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2500倍液。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