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请问老师,马铃薯晚疫病有没有防治的好方法?

2023-05-09 大全 47 作者:考证青年

请问马铃薯早疫病怎样进行防治?

一是选用早熟抗(耐)病品种。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能有效减轻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

二是轮作与清洁田园。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并及时清洁田园。

三是选择土壤肥沃的排水较好的田(地)块种植,充分施足基肥,实施配方施肥,适时追肥,并在马铃薯植株上喷洒植保素7 500倍液,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四是药剂防治。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就用药预防,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理想,因此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强调在发病前就应喷药预防。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0%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用药液量900 kg/hm2,隔7~10 d喷1次,交替使用不同药剂,喷2~3次。

供参考!祝你晚安!

土豆早,晚疫病发病时间上有何

早疫病叶片上面有黑色同心轮纹和少量黑霉,病斑外面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呈长圆形或梭形;薯块形成暗褐色圆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下面组织干腐变褐。晚疫病多先从叶缘发生水浸状褪绿斑,叶片背面和茎部沿病边缘长一圈的霉,特别潮湿时,叶片正面也长出白霉。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变为褐色,叶片变脆,易碎裂。薯块发病,产生不规则紫色斑,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将病薯从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较深的薯肉变为红褐色,潮湿时软腐、发臭。

马铃薯疫病危害的症状有哪些?

下午好

周老师,您问的是早疫病还是晚疫病??

OK

马铃薯早疫病: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生出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的黑褐色坏死病斑,大小约3毫米,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病斑互相连合成黑色斑块,可致叶片枯死脱落。叶柄和茎杆受害,多发生在分枝处。

供周老师参考。

不客气啦!周末快乐?

马铃薯晚疫病怎么防治?

晚疫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真菌病害。气温在10℃以上,连续24小时空气湿度在85%以上时即可能发生晚疫病。长势越旺盛、枝繁叶茂、田间郁闭,越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治要点:①选择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②农业措施,调整播种期避开晚疫病发生时期。调整株行距,改小行距为大行距。通过和玉米等作物套作减轻病菌传播。加厚培土层。轮作倒茬,通过和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可减轻土壤带病造成的为害。③药剂防治,药剂要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银发利、金雷多米尔、安克、阿米西达、抑块净、安泰生等保护剂和治疗剂。为提高药效增强药液在叶片上的吸附力,可在药液中加入增效剂。

马铃薯晚疫病是怎么样的?

late

黄河

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流行年一般减产3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大量死亡,减产一半,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当时对马铃薯死亡的原因有各种推测,1842年冯·马蒂尤斯(von )首先认为是病菌引起,1857年斯皮尔许奈德()证明叶上霉菌能引起块茎腐烂。1861~1863年德巴利(de Bary)确定了叶上病斑和块茎腐烂都是由一种真菌引起并给鉴定了病原菌。在中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如1950年大流行年,这些地区损失30%~50%。以后的10年内又有5年是流行年。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病因

病原物为致病疫霉[ (Mont.)de Bary],属卵菌,霜霉目。病菌孢囊梗分枝明显,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有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为21~38×12~23(微米),一端有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有2根鞭毛肾形游动孢子,失去鞭毛后,形成球形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再长出穿透钉侵入到寄主内(见图)。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3℃,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9~22℃。在低温10~13℃下形成游动孢子,在温度超过24℃时孢子囊多直接萌发成芽管。孢子囊形成要有97%的相对湿度。萌发与侵染都要有水滴。所以晚疫病多在阴雨潮湿气温偏低的地区与年份发生。致病疫霉寄主范围窄,除马铃薯外只侵染番茄。

有性繁殖的卵孢子(见图)在不同交配型(A1和A 2)同时存在下才能形成,大小为24~26微米。原只在墨西哥报道有两种交配型,在田间可形成卵孢子。现英国等地也有零星报道,但其它地区卵孢子还未成为越冬病菌的主要来源。卵孢子在马粪浸液或**剂内并加光照的情况下,能在两个星期内萌发,长出顶端会形成孢子囊的芽管。晚疫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1953年国际上按抗病显性基因建立了统一的命名系统,并发现了预计存在的小种,后因新显基因的不断引入,小种数也就相应增加。

马铃薯晚疫病菌

1.从寄主气孔抽生出的孢囊梗及孢子囊;2.孢子囊萌发;3.卵孢子(引自浙江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以休止孢子萌发的芽管从气孔或表皮侵入,在寄主细胞间隙中发展成菌丝,以吸器伸进细胞内吸取养分。致病疫霉除卵孢子外不能在土壤或病残组织中长期存活和耐严冬的低温,但有形成厚垣孢子存活3个月的报道。在一年一作地区冬季漫长,晚疫病的初侵染源为发病而不严重的薯块,收藏入窖而越冬。来年的和健薯一起播种到地里,病菌随温度转暖而活动,沿着幼苗的茎秆长到地面。气候温暖潮湿在地上或**的病斑上长出孢子囊侵染叶片与邻近的健苗,经过几次再侵染形成一定数量的病株病叶后成为发病中心才被发现。此时若气候继续潮湿,短期内全田发病。西南地区由于冬季较温暖和有马铃薯植株存在,且多雨潮湿,加上有垂直分布的多种种植制,晚疫病能在早期发生,侵染源不限于本田的病薯。晚疫病的流行主要由温湿度是否适宜与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品种的抗病性而定。据1951~1961年11年中国张家口地区的资料统计,发病严重的6年中,6、7、8三个月的降雨在200毫米以上,而且连续三年旬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高湿旬次数愈多,病害愈严重。病菌传播距离主要在初侵染源附近,但不排除少数能传到几公里以外。

病害控制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保护相结合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①选用抗病品种。中国已育出上百个抗病品种,大大减轻了晚疫病的威胁。②减少菌源。首先要从无病留种开始。留种田除严格进行化学保护外,还应增高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病菌随雨水渗入土中侵染新薯。提倡割蔓晒地两个星期后收获,在入窖、播种前淘汰并处理好病薯。③化学保护。根据气象条件和发病中心的出现进行晚疫病流行的预测预报,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逐步扩大范围。喷药次数因药剂种类和气象条件而定。药剂种类有波尔多液、代森锌、代森铵等保护剂和内吸杀菌剂瑞毒霉等。

马铃薯纤块茎病

tuber

何小源,周广和

由类病毒引起,为害马铃薯块茎的一种病害,1922年在美国新泽西州马铃薯上首次发现,1962年美国雷默()等发现番茄是该病的良好鉴别寄主,1971年雷默与迪内()确定病原为一种低分子量的RNA引起,迪内把这种新的病原命名为类病毒()。

分布和为害

该病是美国、加拿大、前苏联和阿根廷等国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黑龙江和青海省开始发病,近年来,山西、内蒙古、河北、云南和北京等省、区市种植的马铃薯也相继发生,重者可减产60%以上。

病因

病原物为类病毒,是一种游离的低分子量核糖核酸,无蛋白质外壳,具有高度碱基配对的单链闭合环状RNA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高度碱基配对的杆状二级结构存在。分子量为1.4×105。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其核苷酸总数为359。无mRNA活性,能自主复制。

马铃薯纤块茎类病毒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11科150多种植物,其中多数为茄科植物。番茄品种是最常用的鉴别和繁殖寄主,马铃薯受侵后,产生的症状为矮化,植株节间缩短,枝叶向上(与主茎的角度变小),小叶扭曲,在长光照下,叶片可产生白化,后期叶脉坏死。患病的块茎细长,形状不规则,产生龟裂,芽眼深陷,失去商品价值,本病可经摩擦和针刺等传播,还可经实生种子和花粉以及甲虫等传播。

大量种植感病的种薯或实生种子和感病品种,是造成病害大面积流行的主要因素。环境条件中以温度、光照的影响为重要。高温和强光照有利于病原物的繁殖,加重症状的表现。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的侵染来源是病块茎和实生种子,可通过种薯和实生种子传给下一代,当种植感病的种薯或实生种子后,在田间经病健株的接触、农事活动等形成大面积感染。感染后,有时并不表现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为人们忽视,经一二年后,又可严重感染,造成流行。

病害控制

选用无毒种苗,建立无类病毒的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繁殖无类病毒的良种,拔除病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轻病害的传播;调运种子和种薯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以防病害的远距离传播;农事操作是田间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应尽量减少人为的机械接触。

马铃薯线虫病

陈品三

由多种线虫分别引起,致使马铃薯植株生育失常,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一类病害。

种类和分布

为害马铃薯的线虫有24属67种,其中以球胞囊线虫( spp.)为最重要,其次为茎线虫( spp.)、根结线虫(-gyne spp.)和根斑线虫( spp.)等。

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要点是什么?

早疫病是一种靠风雨气流传播的真菌性病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因为害不重,易被人们忽视。但近几年有加重的趋势。一般在花期以后发生,干旱、沥涝、缺肥或受到其他伤害时早疫病都能迅速发生和蔓延。

早疫病除了使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进行适时防治外,提高植株抵抗力是一项重要措施,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补足肥料,尤其是瘠薄地在薯块膨大期应及时追肥均可减轻发病。

89%的农户还看下:

猪笼草怎么养才能长得好

精喹禾灵对各种作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我扎马尾 要怎么戴帽子啊

为什么要有FDA和CE的认证?

1斤复合肥要配多少水

古琴泛音怎么弹?

你好本意儿童手表不知道,怎样关机。我下载了西瓜皮了

那个国家的面包最好吃

龙虾几月份下市结束

幸福树叶子卷曲下垂是什么原因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